各位代表,产业是阳江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阳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的最大依仗。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当家、产业立市,毫不动摇做强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发展,就一定能够在百舸争流中劈波斩浪、脱颖而出!
(三)聚力强化科教人才支撑,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生态
深化“科教兴市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着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教新高地。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双减”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所,新增公办学位7260个。抓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推动阳江技师学院四期建成、五期加快建设,推进阳东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和阳春、阳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完善教学配套设施,实施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补短板工程,谋划建设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校区和海陵校区。加快建设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二期。推进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市建设,推广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启动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校园。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建成市教师发展中心,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推动阳江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阳东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支持江城、阳东、阳西创建省级高新区。推进两大省实验室等科创机构建设,推动海上风电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海上风电联合研究中心。完善“揭榜挂帅”机制,科学布局科技创新项目,加快攻克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牵头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创建、争取年内实现突破,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发挥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基础再造等领域支持力度,强化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创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提升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服务能力,推动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尽快投用。
强化人才招引培育。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出台综合性人才政策,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项目+人才”等模式,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建好用好引才聚才平台,组织开展人才引进、人才交流和联合招聘等活动,构建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落实青年发展规划,强化青年人才培育,提高在阳高校学生留阳就业比例,实施本土人才回流工程,支持阳江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进漠阳优才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和“漠阳优才卡”发放,全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
(四)聚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形成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坚决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紧抓不放、一抓到底,更好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着力打造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阳江路径。
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完善县域发展规划布局,一体谋划县镇村发展,健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创先、进位、削薄”行动,推动各县(市、区)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强县富民产业,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实施58个年度投资30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市产业新空间等项目,新增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力争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5个以上。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县城城市体检,支持阳春建设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不断提升县域“五个一体化”水平。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立足镇域功能定位,加快编制实施“一镇一方案”,打造一批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突出典型示范引领,扎实推进阳西等1个典型县、3个典型镇和53个典型村建设,谋划培育一批典型县镇村预备队,以点带面推动县域整体提升。
改善镇村人居环境。落实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要求,强化“六乱”整治,拓展圩镇街道纵深,建设一批地标节点和高质量公共空间。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整治消除一批农村黑臭水体,力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75%。巩固农村道路、供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加快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00公里、农村危旧桥梁改造7座。加强农房风貌管控和改造提升,建立健全农房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推进遏增量、减存量、提质量,完成农房风貌品质提升625户。精心做好历史建筑、古民居加固修缮,坚决防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延续乡村历史文脉、留住浓郁乡愁。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县、镇、村和网格全覆盖的“4+1”田长制,持续巩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果,积极推进江城“万亩方”省级耕地集中整治区试点工作,加快漠阳江大型灌区创建和北河水库等6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深入实施特色农业“双十工程”,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擦亮“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争取新增5个“粤字号”农业品牌、5个“两品”认证农产品。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推进供销冷链物流骨干网全面组网投产。加快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阳春坚果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