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文明城市。坚持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推进城市设施完善、功能增强、品位提升,让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坚持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加快编制绿色崛起现代化枢纽城区建设规划,完成源城区旅游专项规划、全域村庄规划,开启埔前镇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构建“三区两带”区域发展格局,建设有温度、有韵味、有气象的山水都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通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推进5个老旧小区和9个智能停车场升级改造,补齐“一老一小”等设施短板,配合推进学府大桥建设,提档升级道路交通、水源供排、防灾救灾等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城市内涝、“水浸街”等问题,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把“精”的要求和“细”的标准真正立起来,充分发挥“网格+共治+共建”力量,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治理体制,巩固深化文明创建“十大工程”和“九大行动”成果,实施“全民清洁日”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一家、美丽一城”主题宣传活动,结合综合网格化管理引导动员广大群众、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文明创建、矛盾调解等工作,不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的街巷环境,助力市坚决打赢这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决战。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统筹整合城管、住建、水务、交通、应急等行业领域信息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和“技术壁垒”,加快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网统管”。
促进城市高效运营。以城市运营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市场化途径优化城市资源和要素配置,建立城市存量公共资源盘活长效机制,支持多元主体对土地、空间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等优化配置,着力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及时研判房地产市场形势,积极采取措施,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有序加快推进正常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建设交付,不断丰富市场供给、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健全出租房屋税收征管机制,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四)扩内需促投资,激发经济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供需两端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多举措提振消费。坚持“制造业当家”和“商贸业旺区”双轮驱动,构建商贸业与制造业更加紧密联动、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升级,支持坚基、万隆城、丽日、太平古街等服务业载体能力建设,加快建设江宝路特色美食街区等,发展夜游、夜娱、夜购、夜展、夜食、夜健等消费业态,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激发重点领域消费,壮大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光伏产品“新三样”等新增长点,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大力开展石油、家电等促销活动和惠民消费券发放活动,继续举办好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积极培育数字、绿色、健康消费,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老店经济、假日经济、直播带货、网红打卡等新业态,加快建设高品质商贸旺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专业化水平,培育工业设计、法务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引进一批生产服务性企业;充分用好源城位于全市核心枢纽、“珠三角”“长三角”连接枢纽的特殊地理优势,以区工业园三期扩园(大塘片区)物流仓储用地为依托,精准引进一批综合物流服务龙头企业,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通过“个转企”、资源整合等措施,加力推进农贸市场、机关事业单位食堂等业态和有潜力的商贸企业入库纳统,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6家。大力推动本地制造业企业“工贸分离”,在河源设立独立核算销售公司,做大做强河源消费市场。
抓项目扩大投资。按照“三年工程两年干”要求,发挥“1+3+N”重大项目联动机制和重点项目“亮灯+督办”等制度效能,加快推进年度计划投资42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等重点领域,聚焦补短板、强功能、增动能、促升级,加强投资引导,着力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调动多元主体投资积极性,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资金,落实好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项目研究论证,扎实做好民生、交通、水利、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项目谋划储备,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优结构稳住外贸。积极落实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各项措施,健全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对标湾区制定外贸发展规划,稳定外贸企业信心。组织287家海关在册企业参加广交会、“粤贸全球”系列展会,鼓励企业以“代参展”“线上签约”等新模式开拓湾区市场、国际市场,支持企业抢抓RCEP机遇、拓展外贸新市场,开展内外贸企业产销对接、提升内外贸一体化水平。用好用足省、市外资扶持政策,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早日运营,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不断扩大出口增量。优化外贸产业结构,引导和支持外贸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培育特色品牌外包企业,壮大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保障,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五)加快绿美源城生态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路径,走深走实具有源城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绿美生态”提效建设。精心绘制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一张图,高标准推进“四横一纵”和村道沿线绿化美化提升工程、绿美广东省级综合型示范点建设,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78万亩,新增森林乡村1个,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美城乡风貌。扎实推进市区城市园林绿化体制改革,大力实施“美丽廊道”专项行动和“五边”“四旁”绿化行动,规划建设一批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强化83株在册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力争全区增绿500亩以上、道路绿化美化30公里以上,助力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线上线下“认种、认养、认捐”模式,推行“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方林”制度,新增义务植树4.9万株,建设初心林、青年林等主题林约20个,实现义务植树尽责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