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人民武装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外事、移民、供销、史志、档案、保密、民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科协、红十字会、残联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深圳大鹏新区大力帮扶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市驻源城有关单位、驻源城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来源城的投资者、建设者和旅游者,向关心支持源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源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工业增长后劲不足,消费复苏缓慢,经济稳增长难度依然较大;营商环境还有待优化,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房地产、安全生产、金融等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防范化解风险任务依然艰巨;政府系统行政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待强化。我们必须有效应对和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落实区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8”具体安排以及区委“1139”具体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增信心、把握大势强决心、转换动能求突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中当先锋、作表率,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现代化枢纽城区,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实践中展现源城担当、作出源城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按照6%努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3%以内。
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市委“133”工作法,深入实施“进位”行动,充分发挥“有城有乡、有山有水、有产业有市场”的优势,推动产业能级全面提升,服务治理明显加强,区域形象整体优化。
激活镇街动能。坚持“一镇一策”,发挥各镇(街道)的比较优势,埔前镇要加快“工、农、旅、商”融合,做大做强中心镇,以打造“文旅观光线”“农旅休闲线”为抓手,充分发挥“三大景区”和两个“五村连片”示范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合理用好移民资金和乡村振兴资金,谋划建设一批乡村文旅项目,串珠连线开发一批“一晚两天”“两晚三天”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中心镇配置,依托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推动镇域经济、生态建设、城市面貌整体提升,打造“河源南大门”,力争入选省级典型镇。源南镇要做优做活工业类专业镇,以打造“工业发展线”为抓手,紧盯当前城镇发展的主要短板,以产业发展为驱动,积极承接工业园区产业和溢出资源,以城镇空间为载体,调整空间布局,完善服务设施,加强与周边工业园区、大型居住区的联系,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走好产镇融合之路,力争入选市级典型镇。东埔、源西、上城、新江、高埔岗等5个街道要做富做旺城区镇,以打造“商贸购物线”为抓手,充分发挥市政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等优势,持续丰富消费经济多元业态,力争全年培育1-2个市级以上典型街道、10个左右典型社区。主动承接对口帮扶协作资源,深化7个镇(街道)与深圳市街道结对共建,推动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围绕补齐镇村综合服务功能短板,加快完善交通、供水、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巩固美丽圩镇建设专项攻坚行动成果,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
统筹村组建设。着力完善“保障供给、生活居住、生态涵养、文化传承”四大功能,打造高品质的中心城区乡村。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科学编制“三个规划”,持续做好4个省、市典型村的培育工作,全力建设有辨识度、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入实施“五美”行动,建设村内道路支路、巷道硬化10公里以上,扎实推进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加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深入开展“河力绿美”县镇村绿化、“千塘万渠”清淤、“每月环境清洁日”等行动,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管护,完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源南下坝、源西“岭南首第”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打造现代化的岭南新乡村典型。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传承弘扬特色乡村文明,全域推进“三美”家庭创建工作,增加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抓村带组、抓组带户、党建到组,加快推进村民小组规范化建设,建设平安乡村,争创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