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亮点纷呈。赤坎华侨古镇项目(一期)实现试运营,项目相关案例入选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首批十个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出台开平史上力度最大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建成江门市首个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工作室。大沙里欢茶谷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开平碉楼侨乡文化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百合镇马降龙村入选第三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我市获评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三、坚持聚侨引智,开放走深走实
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出台便利华侨华人投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华侨华人投资兴业。江门(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基地成功引进天下粮仓先锋书店、观内外培训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文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举办28场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已进驻34家企业。成功举办“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之华侨华人创业创新赛,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落地。
涉侨服务更趋健全。建立境外重点侨团、海外侨领、海外高层次人才、华侨优秀新生代数据库。成立市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5个镇(街)开设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综合服务专窗,办理涉侨服务事项超1000件。建设“江门·开平—港澳跨境办事专区”,“商事登记+智能审批”延伸到港澳地区。
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68家,吸收外资金额3.27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开平)优质农产品供应及出口基地实现首批供港农产品出口。开平市跨境电子商务分拣清关中心恢复运营。
四、坚持区域协调,城乡共进共赢
文明城市创建持续用力。拆除违法建设6.79万平方米,维修及改造市政道路约3.8万平方米。安装高压燃气管道36.8公里。城镇新建污水管网53.6公里。完成东兴大道北段道路改造升级,完成风采运动场、金山地下停车场及周边配套道路工程。建成富和、人民东、义祠等社区公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向上向善新风。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我市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单位、全国2023—2024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以小组第1名成绩晋级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决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入选国家50个成功案例。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投入“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动工建设。江门市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投入运营。
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国道G325线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建、县道红龙线—金章大道段等项目动工建设,交通互联互通能力加强。根据省和江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部署,高标准规划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深化开鹤结对合作,召开2次党政联席会议,确定31个合作项目,成立鹤山—开平区域平衡发展基金,开展干部结对挂职交流,组建跨区域教育集团。
五、坚持民生攻坚,侨乡宜居宜业
疫情防控科学精准。面对多轮疫情考验,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以快制快、果断处置,成功打赢“0709”“1125”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聚焦保健康、防重症,扎实做好医疗救治和疫苗接种工作,全力保障药品和医疗物资供应,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这一年,各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不畏艰险,公安干警、防疫人员、基层干部、新闻记者、志愿者日夜坚守、连续作战。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以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效果,交出了一份防疫抗疫的“优异答卷”!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80%。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标准稳步提升。城镇新增就业7089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建成“平安通”智慧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平安通”项目服务实现全覆盖。创新推出开平市慈善募捐地图,累计接收捐款约9300万元。处置历史问题楼41幢,惠及家庭3800多户。完成2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造。
医疗服务持续优化。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以上。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医院全面升级,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住院综合大楼及配套等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市预防接种中心、医共体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引进高学历急需紧缺卫生人才10人。顺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审。
文教事业多点开花。新增幼儿园3所,增加学前教育学位960个。完成风采实验学校建设、长沙实验学校改造项目,增加义务教育学位3045个。“双减”工作有序开展。引入第三方配餐服务解决在校学生就餐问题,启用农村小学学生接送专用校车,保障学生乘车安全。市图书馆被认定为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成功举办2022“设计激活世遗”国际文创大赛启动系列活动、开平市龙舟邀请赛。开平籍运动员彭健烽获得2022年全国跳水冠军赛男子1米板冠军。
社会大局安全有序。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个、其他涉恶团伙11个,破获涉黑恶案件44起。全市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14%。深入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2.06万个,完成268个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持续做好系统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汛旱风冻灾害防御、化工安全整治、消防安全、森林防灭火等安全生产工作,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各项事业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市气象科普园成为江门市首个国家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被认定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落地见效。实施“青凤归巢”青年人才工程。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0万人。出台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