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西)马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8日)

  响应践行绿色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国家能耗政策调整,紧盯“双碳”“双控”目标任务,促进能源低碳、节能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推动企业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提升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专用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实施生物转化技术处理厨余垃圾改扩建项目,提升县域厨余垃圾处置能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完成白山镇、周鹿镇、林圩镇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设施投放建设,并投入使用,持续推进“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营工作提质扩面。

  (六)坚持科学合理,以更高品位统筹城乡建设

  强化规划管控。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土地利用精准化管理,更新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加大征地拆迁及用地报批工作力度,保障重点工程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项目建设用地。加大对批而未供土地和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出台房屋管控办法,引导群众依法依规报建报批。加大“两违”整治力度,严格遏制新增。

  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公共服务提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基础设施提档。实施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防洪排涝、应急避险等设施;补齐县城建设短板弱项,推动马山江滨体育公园等公共设施尽快建成使用,加快工人文化宫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推进高铁片区建设,围绕高铁站站前广场项目,科学布局高铁新区商业、生活、休闲等要素功能,加快推进金伦大道(糖厂)至高铁站道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补,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优质资源向乡镇下沉,将集镇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连城带乡的纽带支点。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推动“美丽马山”建设,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改造升级,着力解决“环境差、停车难、设施缺”等问题。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家风家教、先进典型,切实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明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门店、进小区、进家庭等活动,让创城接地气、群众唱主角,形成“全民支持、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

  (七)坚持以人为本,以更高追求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9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8.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9%。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重点推进马山县周鹿福田初级中学、古寨瑶族乡中心小学迁建和马山中学扩建等项目,逐步提升办学条件。用好“组团式”“托管式”帮扶 政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三名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加大教师队伍招聘调配和培训力度,全年力争招聘教师 280 名以上。持续完善校园安防软硬件设施,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继续落实“双减” 政策,确保减量提质双促进;坚持阳光招生,打造公平教育。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家长全面参与青少年培养,促进家校良性互动,营造良好教育生态,让每一个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伙人”。

  推进健康马山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县、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推进县人民医院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强化帮扶措施,继续推进粤桂医疗协作帮扶工作,形成“组团式”帮扶与“紧密型医联体”相结合,加强传帮带培养,建强重点科室。强化医技帮扶,进一步带动提升全县医疗水平,力争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解决。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推进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后勤综合楼、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二期)、古寨卫生院扩建等项目。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巩固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成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持续融合健康发展,完善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和文化下乡活动 60 场以上,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艺精品创作,力争创作至少 2 个精品文化作品。加大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推动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等一批国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工作。建强攀岩特色体育品牌,持续推进三甲攀岩培训研学基地筹建工作,启动体育学校重建工作,推进体教融合再上新台阶。

  推进疫情防控转段优化。持续落实好上级关于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第十版诊疗方案”以及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等要求,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场所,推动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见效。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高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率,切实做好“保健康、防重症”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用好用活粤桂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源,拓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空间,保持全县就业形势稳定;保障企业用工,统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满足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持续抓好民生兜底工作,加大残疾人、孤儿、困难群众帮扶力度。加大参保扩面工作力度,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金筹措工作,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待遇。优化医疗保障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将医保经办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归属感更加强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805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