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共有23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资格,超额360%完成市级下达任务。高效完成海南航芯高科技产业园项目配套服务保障,推动项目顺利开工,发展前景广阔。服务保障云龙产业园二期、三期开发,云龙临空产业集聚区筹建同步加快,为后续产业扩规升级提供充足空间。云龙产业园禁塑替代品产业蓬勃发展,裕同科技环保等禁塑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6.21亿元,同比增长5.0%。
持续做活旅游业。开启五公祠夜景夜游新模式,打造了全国第一个户外院线电影剧场。圆满保障全国滑水锦标赛成功举办,为琼山“体育+旅游”提供发展新动力。配合省、市文博部门对珠崖岭古城址考古发掘并取得重大发现,为珠崖岭遗址规划保护开发打下重要基础。策划推出中华花朝节海南赛区等一系列文旅活动,加快推动旅游业回暖复苏。丰富完善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等特色业态,三角梅共享农庄获评“金椰级”,成功创建长泰村四椰级乡村旅游点、英辉农庄三椰级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接待游客348.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4.11亿元。
持续做优现代服务业。成功推动海南发控产业发展投资母基金合伙企业等6家私募基金企业落地。招引46家贸易和现代服务类企业入驻海南首府文盈国际投资孵化基地。日月广场被纳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重点培育对象。继续放大离岛免税政策效益,全球精品免税城二期扩营项目、三期项目开业迎客,整体经营面积增加至近4万平方米。顺利举办海南离岛免税年终盛典、免税购物狂欢之夜等促消费活动,全年免税商品零售额58.06亿元,消费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破题起势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1],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营商环境督办件办结率达97%,为全市四个行政区最高。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市级营商环境评估中位列全市第一。探索建立首席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开设“重点项目绿色通道”[2],海南航芯高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有力保障项目建设。设立区企业服务中心,529家企业入驻“琼山政企通”平台,企业可通过平台实现“一键召唤政府”[3]。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已形成12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5项被纳入具有海口特色亮点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案例,全区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51万余家,同比增长79%。
“扩权强区”稳步推进。顺利承接市级下放的82项事权并正常开展业务,共受理各类办件468件,扩权强区效应逐步显现。审批服务提质增效,通过“容缺受理”[4]“告知承诺制”[5]等举措,办结时限压缩了78.6%。同时主城区安居房等项目可在区级自行审批,耕地垦造项目从立项、可研、初步概算及设计变更等多个环节均由区级负责审批,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民生服务持续优化,以整体承接海口市卫生幼儿园为契机,依托其省级示范园的引领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琼山学前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垦地融合不断深入。与省农垦集团深度探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并联合印发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范围,整治面积达57万余亩,切实促进地方与农垦深度融合。
(四)力促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建设展现新形象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实施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系列行动,率先启动博雅片区(一期)、桂林片区(联合广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成为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优秀范例。8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红城湖片区等3个棚改项目及盛亨雅苑等3个安居房项目有序推进;高铁沿线、河口溪湿地小游园等14个重点绿化项目完成建设,新增绿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群众居住环境显著提升。全面推进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完成建设、改造垃圾分类屋(亭)275个,垃圾分类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开展市政道路维修维护工作,协调解决795个市管、区管道路维修改造问题,切实提升辖区道路通行质量。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2022年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32户120人,对现有监测对象165户585人实时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大乡村振兴保障资金投入,上级下达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795余万元,安排帮扶项目72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扎实开展甲子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前期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对农用地、建设用地进行整理,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得到良好利用。
农村面貌持续改善。成功申报云龙镇云美—云定路美丽乡村群落示范点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群落示范项目建设,红旗镇尔裕村、云龙镇大后坡村美丽乡村项目已全部完工,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凸显,全面完成2500户农村厕所防渗漏改造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清理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在全市月度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区“村村通”水泥道路硬化目标,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生态环境提质增效。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空气质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全区共建设秸秆收储点6个,立案查处秸秆禁烧问题193宗,秸秆禁烧现象明显好转。完善三级林长体系建设,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共造林7600余亩,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不断提高。持续有力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编制完成35处920余亩矿坑生态修复方案,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
“六水共治”成效显著。高效完成镇墟污水遗留管网新建工程项目、农村饮水安全补短板工程,有序推进红城湖、响水河等4个水体整治续建工程和云龙至红旗镇供水管道工程项目。扎实开展红城湖、响水河等4条城镇内河湖黑臭水体治理,成立长效运维机制,是全市唯一一个所有城镇内河湖监测断面水质全年保持达标且优于省控断面标准,以及唯一一个年度考核无黑臭的行政区。全区196条重要水体水质连续达标,达标率100%,排名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