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1日)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依托会仙喀斯特国际湿地,加快建设金沙等一批露营地,打造世界级露营基地;支持现有旅游景区改造升级,推动桂林秧塘机场飞虎队遗址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深入挖掘桂林抗战文化、横山状元文化,打造一批特色研学旅游产品。推进抗战文化名人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精心策划举办“桂花节”等一批大型文旅消费活动,承办国家和自治区级体育大赛、大型活动、大型演出,以独特人文优势彰显临桂魅力。持续打响擦亮“嗨临桂”文旅大IP,以活动、赛事聚人气,促文旅产业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380万人次。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现代金融、高端商务等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推进文旅、健康、养老、体育等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发展。推进自治区级“两业融合”试点建设。力争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40%,完成50家以上服务业企业上规入统。

  (二)突出发挥优势,在推进乡村振兴上迈出新步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继续按照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乡村振兴“临桂样板”。

  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非粮化”,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认真做好第三轮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万亩、产量在23万吨以上。发挥温氏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牛羊产业,稳定生猪、家禽产能,有序扩大罗汉果等中草药生产,力争水果、中草药、蔬菜、肉类产量分别增长10%、20%、8%、2%。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精准监测帮扶和兜底措施,稳定完善各项行业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拓展脱贫群众稳岗就业渠道,力争实现脱贫人口就业1.3万人以上。努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保持脱贫户产业覆盖率在90%以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壮大花卉苗木、竹木、林下经济等产业,力争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0万亩。持续办好中国(南方)花卉苗木交易会。加快会仙板鸭、四塘豆腐乳、五通青皮甘蔗等农产品培育,力争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个以上。重点发展桂花酒、桂花茶等桂花系列产品,做大做强“临桂桂花”区域品牌。聚焦特色种养业,打造桂柳牧业“种养循环”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区、力源粮油千亩富硒优质稻示范区、莱茵生物千亩富硒罗汉果生产基地,推动三养胶麦米粉产业园、金顺昌临桂基地等项目建设。出台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奖励措施,培育壮大一批国家、自治区、桂林市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产品电商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着力完善水、电、路、气、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保持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加快推进31个全域土地整治项目。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有序实施黄沙瑶族乡示范乡镇、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立健全“五治融合”“一约四会”治理体系,打造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利用。

  (三)突出创新驱动,在推动科教兴区上展现新作为。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统筹做好科技、教育、人才工作,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实施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合作的国家标准化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自治区创新联合体。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转化科技成果15项以上。加大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力度,持续做好科技下乡活动。强化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力争新认定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增瞪羚企业1家以上、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1家以上。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桂林新区职业教育校区等项目建设,确保桂林信息科技学院临桂校区今年秋季学期建成启用。支持桂林医学院更名大学、建设万福校区,支持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科。力争3—5年内新增10万大中专学生。

  强化人才支撑。持续完善“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落实好新增创业就业、住房保障、生活补贴等方面的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引育留用”生态。推进人才工作站建设,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认真贯彻实施自治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加快拓宽青年发展平台,完善青年学习工作生活配套服务措施,力争新建人才公寓800套以上。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妥善解决好医疗、教育等后顾之忧,构建近悦远来的“软环境”。

  (四)突出项目为王,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取得新成效。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集中开展项目建设三年“造血”行动,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推动项目谋划提量。紧盯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方向、投资导向、资金投向,集中利用2023—2025年三年时间,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储备工作,每年新增谋划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占比达30%以上。全力争取和高效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各项资金。用好用活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抓实项目前期、落地开工、建设推进、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实施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665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