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在清远市清新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清远市清新区区长黄国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四个清新”建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本届政府良好开局。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4亿元,总量均排全市第3;农业总产值97.3亿元,增长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增速排全市第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1亿元,增长15%。
一年来,我们着重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产业平台提质增效。完成经开区产业规划编制,工业园区扩园顺利推进。成功申报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6.91亿元,首个基建项目(禾云片区倚云路)顺利推进,经开区及周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广州花都(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为全市首个工业领域省级特色产业园。二是“工业强区”建设成效明显。推动清新水泥(二期)、敏实(二期)、阳光能源光伏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德拉尼家具、咏鑫电镀、球霸体育用品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试)产。加快实施扶优计划,海贝、先导、万邦3家企业入选市扶优计划名单。实施“专精特新”[1]工程,敏实、劳卡等22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工业企业匹配度,协调解决长裕、汉科、海贝等企业资金、用地方面的问题。三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健全以区委书记、区长为“首席招商员”的招商领导工作小组,落实项目跟踪、服务企业制度,构建完善“大招商”格局。成功引进中广核新能源、粤检消防基地、万洋众创城等29个优质项目,合同投资额11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超额完成市考核年度新引进项目投资目标(50亿元)。四是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家。推动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5个,获得专项资金350万元。五是项目谋划提质增量。获批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项目18个16亿元(一般债0.5亿元、专项债15.5亿元)。申报2023年度市重点建设项目18个17.5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38个51.73亿元,目前已下达专项债项目额度7.5亿元,为今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持之以恒促融合,区域格局进一步优化。一是积极做好规划工作。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2]划定,22个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实施,实现183个行政村规划全覆盖。二是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清新云计算数据中心、海大集团华南制造基地等2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4.7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68.09%。三是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实施“智慧城管+”战略,完善“数字城管”调度指挥中心,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打造“清新区垃圾‘分’芳行”宣传品牌,中心城区配置分类垃圾桶9438个,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老旧小区安装生活垃圾收集亭135套。推进市“两违”问题整治示范区创建,查处违法建设915宗、面积28.29万平方米。创新开展“行走清新”1+N行动[3],常态化抓好创文巩卫工作。四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交通方面,投入9125万元,完成清四公路太和至太平段17.27公里路面升级改造;24.85公里农村公路通建制村道路单改双改造、28.88公里村道安防等工程全面完工;清花高速项目完成征地工作并正式动工建设;历时近2年,完成城西大道改造首期工程。水利方面,迳口、滨江自来水厂正式投产,太平自来水厂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清新与旧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工程扎实推进,新建城镇排水管网约9.2公里。电力方面,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220千伏滨河输变电工程启动建设,完成1225个台区智能配电V3.0改造。五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投入7010万元完成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山塘旧圩、三坑镇街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积极推广户籍新政,不断拓宽落户通道,打破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壁垒。
三、固本强基兴农业,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快。一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2021年度7.4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通过市竣工验收。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49万亩,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38.52万亩、产量达14.69万吨(产量为近9年最高水平)。二是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抢抓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4]发展契机,成功申报南药产业园、广东省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现有清远麻鸡、清新桂花鱼、南药、丝苗米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全市最多。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农民合作社33家、家庭农场33家,其中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三是提升农业品牌建设。新增无公害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产品认证15个。成功打造“泓珺清新桂花鱼”等优质预制菜品牌,农一代农业的广式碌鹅入选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家手信并获评最佳人气奖。四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127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投入1100万元推进三坑、浸潭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巩固提升,龙颈、石潭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动工建设。集中供水工程项目完成率达100%,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五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功入选“广东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市)”,世纪家园、缘舍农庄被评为第一批南粤森林人家,米墅·稻田野舍共享营地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笔架山、清泉湾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龙峡旅游区被评为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