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6日)

  推动城市合作共赢。积极参与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加快大广海湾开发,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与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抢抓省新一轮产业转移政策机遇,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积极创建省重点主平台;加强与中山对口产业协作,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大力发展“反向飞地”经济,支持企业到深圳等中心城市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创新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与珠江口东岸城市共建一批万亩园区,与澳门共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扎实开展“侨都赋能”工程,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重要平台,加强与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沟通联系,办好第二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充分发挥中国侨都的独特优势,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以侨为“桥”吸引更多侨商侨企侨胞共同参与大湾区建设。

  (二)坚持制造业当家,争当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大抓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瞄准我市具有领先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加大培育力度,做强产业、做优链条、做大集群。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食品、金属制品、家电、石化新材料等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链,做强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先进材料等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硅能源产业链,重点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产值超500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重点打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强建筑业综合实力,鼓励企业扩资质、升资质、创优质工程,支持企业深耕本地、抱团外拓,提高企业在交通、水利和工业等领域的市场开拓能力;壮大建筑产业联盟,发挥房建领域优势,带动建材、金属制品、卫浴等产业发展,提升建筑设计、装修装饰水平,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做大江门建筑业朋友圈、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建筑业总产值超500亿元,奋力打造千亿级产业。

  加快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园区再造”工程,高标准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征土地1.5万亩,集中资源支持3个先行启动区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新会智造产业园先行启动区要加快打造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高新区—三江睦洲先行启动区要统筹资源要素加快招引项目落地,蓬江—鹤山先行启动区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完成台山产业转移工业园等省产业园扩园,做强做优蓬江食品、智能家电和新会轨道交通等3个省级特色产业园,推动安全应急、新能源电池、硅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园区建设上新台阶。高质量升级改造村镇工业集聚区,加快蓬江康溪工业园二期和子绵工业园、鹤山长江工业园、新会子营山工业集聚区的升级改造。按产业要求打造升级版园区,完善生产生活、创新创业等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邻里中心”,强化城产、产城融合。健全支持制造业当家的资源要素配置新机制,制定硬指标确保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优先向制造业倾斜,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加强。

  狠抓招商引资。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没有招商引资,就没有工业投资。要强化以商引商、以链引商、以侨引商、联合招商,配强配优驻点招商队伍,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招引一批龙头、独角兽、专精特新及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干部亲自招、带头招,各市长和各县(市、区)长力争招引1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开展招商引资大比拼,吹响全员招商、比学赶超的冲锋号。争取全年引进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占比超80%,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超45个,完成工业投资超1000亿元。对好项目、好企业不分“新旧内外”,大力支持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坚持把好亩均产值、亩均税收、亩均投资等入门关,完善项目跟踪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寸土生寸金”。各位代表、委员,江门发展、你我所盼,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让我们一起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共同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江门,为我们热爱的城市添砖加瓦!

  培育优质企业。支持无限极、国能台电产值超百亿企业做强做优,推动亚太森博等企业产值上百亿,争取新增3家以上产值超50亿企业、5家以上产值超10亿企业,发挥海信、富华重工、中车广东、大长江、李锦记、维达纸业等链主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吸引更多企业协同创新、完善链条、共同成长。大力培育“单项冠军”、“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企业打造优质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争取新增1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企存量达2800家。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大力支持高企升规,推动超600家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超300家工业企业升规入统;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深入实施“金种子”行动计划,力争4家企业上市。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不少于22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培育30个标杆示范,推进新会五金制品产业集群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建设。支持工业设计出新出彩,提升产品功能及科技含量,擦亮“江门制造”品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规范企业运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培养“创二代”,积极宣传“邑商”先进典型,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广大企业在江门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

  (三)全面加强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强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生均支出“两个只增不减”,积极筹设江门市教育发展基金。着力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推动优质教育集团提质扩面,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具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初中2所、高中1所。完成新会华侨实验小学、江海江南小学、开平市第七中学、教育第一幼儿园群华园等一批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公办优质学位超1万个。加快推进景贤学校人才岛校区(二期)、江门市艺术中学、江门市专门学校、棠下中学等新(扩)建项目。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上新台阶,在江门一中、新会一中、鹤山一中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展强基培优改革,全面提升高考质量。大力实施“新强师工程”,推动校长、教师和教研员三支队伍专业发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推动中华武术进校园,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支持五邑大学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快建设应急管理学院,支持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推进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色办学,推进江门市技师学院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加快广州软件学院江门校区、台山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创建5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子们拥有更多出彩的逐梦机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0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