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共建共治共享上争当样本,竭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幸福城市
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让群众生活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是要持续推动教育设施提档升级。确保高明华英学校、新东洲中学建成开学,新增公办中小学位3640个。谋划建设高明华英(更合)学校。推进学前教育“5085”工程,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二是要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市区教育合作共建、顺高教育紧密协作,完善教育顾问、教育培训等机制,培育认定骨干教师100名以上。充分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作用,支持学校参与选拔招聘优秀教师,新招聘教师130名。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区级统筹力度,有序推动中心城区优秀教师、校长向中西部薄弱学校流动。三是要抓实抓牢师德师风建设。落实落细师德师风建设“八个一”行动方案和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建立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推动校长听课制度化、教研员听课专业化,扎实开展中小学课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四是要深入开展家教家风建设。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核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机制互通、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工作联动“6+2”家庭教育体系,形成家校社政教育合力,打造家校共育高明新模式。
(二)高水平建设健康高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一是要加大各级医疗机构建设力度。支持区人民医院围绕三甲指标强基础、补短板,推进五大诊疗中心建设,顺利通过三级乙等医院复审。支持区中医院做大做强骨伤科、康复科,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打造中医药特色高水平医院。积极协调推进佛山市公共卫生医院建设。谋划推进高明区第二(更合)人民医院建设。大力提升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站等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二是要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健全监测预警、精密智控、医防融合等机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推进“健康细胞”创建工作,实现省卫生村、市健康村居创建全覆盖。三是要深化多层次医疗保障改革。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促进“三医联动”,实施医保战略性购买,推动医疗救助与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相衔接,筑牢医疗保障托底防线。四是要打造老人、妇女、儿童友好型社会。建成区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推进镇、村(社区)两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加快建设“两癌”防治关爱服务体系。完善鼓励生育配套措施,实施生育保险制度,开展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三)高品质构建宜居高明。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守护“烟火气”、营造“文明风”,打造文化传承、职住平衡、生活舒适的宜居环境。一是要塑造更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提升三年行动,依托明阳村打造红色乡村振兴示范新样板,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守护好高明“红色根脉”。加强历史文物保护,推进文昌塔修缮保护和灵龟古庙修复,推动古椰贝丘考古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好高明历史文脉。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扎实推进基层文明创建,持续开展“好人联盟·扬善行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擦亮“大爱高明”品牌。二是要打造更高品质的宜居空间。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活力迸发的多元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布局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居住空间,合理控制商住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引导和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发更多低成本、高品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品,吸引更多产业人才、新市民、青年人到高明安家、乐居、圆梦。推行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1500套以上,发放住房租赁补贴700户以上。大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让群众安心买房、放心租房。三是要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推进“盈信广场——中港城”“钧明城——勤天汇”等核心商圈建设,高质量打造滨荷PARK、常安食街等夜间消费集聚区,促进“夜宴”“夜游”“夜旅”繁荣发展。推进东门圩、冼村商业街等文旅消费商圈建设,规划布局镇街微商圈和生活综合服务中心,构建优质便捷的城乡消费服务体系。持续打造“乡村百花园”文化活动品牌,深入开展“百村”系列品牌赛事,促进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四是要创建更平安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大排查大化解大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盗抢骗、食药环、网络诈骗等涉民生犯罪以及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深化城市道路交通、消防、危化、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四)高标准推进共同富裕。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筑牢民生保障兜底防线,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一是要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水平。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交通通道、开放平台以及工作机制建设,更高效率承接大湾区产业、对接大湾区市场、融入大湾区发展。推进顺高更加紧密协作,聚焦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联通、民生服务共享、乡村振兴联动,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打造新时代县域协作新样本。二是要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商、民宿经济和乡村农家乐,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有效实现形式,确保农民收入增长12%以上。支持个体工商户“强根壮苗”,鼓励发展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等新个体经济,激活小微创业者增收潜力。引导科研人员在高校、企业间双向兼职兼薪和柔性流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慈善资源向农村地区、城乡低收入群体倾斜,助力困难群体增收共富。三是要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以上,促进创业750人以上。加快创建“零欠薪城市”,完善欠薪防范机制,确保欠薪情况“六个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