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雷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三)提高经济数字化水平。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478个5G基站建设和4G基站改造,实现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积极利用现代数字智能技术,促进一批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数字农业,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施肥、施药、播种等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智慧养殖”项目,力争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落户雷州,加快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园。依托农业资源,引进知名企业,搭建农产品营销电商平台,加快发展数字服务业,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

  (一)强化产城联动,全面建设现代美丽城市。加快推进高铁新区(二期)配套设施建设,谋划引进一批高端商业、主题酒店等项目,带动发展商圈经济。加快推进万达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集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客厅。完成西湖水库碧道(三期)升级改造,串联雷阳湖、西湖(南湖)公园,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带;推进雷阳湖片区建设,加快建设雷阳湖碧道,完成擎雷书院(一期)项目,努力打造商旅、休闲、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强化环境整治,构建城镇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和建制镇提质增效示范创建项目,持续推进城镇主干道绿化、亮化、美化改造,着力提升城镇颜值。加快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环城东等四条污水专管工程、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城区13条沟渠整治任务。扎实推进“两违”整治工作,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以雷州市镇村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项目为载体,构建覆盖全域的大环卫体系,有效解决镇村垃圾收集难、处理难问题。加快省级卫生镇村创建工作,力争年底前建成10个以上省级卫生镇。

  (三)强化交通支撑,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网络。积极推动粤海铁路乌石支线、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先行段开工建设。加快建设湛徐高速乌石支线,推动新建玉湛高速公路雷州支线,积极开展雷州半岛东线高速、东雷高速西延线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建设雷州乌石港区,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造内陆与海南货运新通道。加快建设市域主干路网。力争年底前完成国道207线城区段改线项目。升级改造省道373线榜山至唐家段,完成县道822、823、825线等道路改线升级任务,串联畅通镇域纵向交通。持续推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推动乡道单改双、路网连接工程,有效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五、坚持聚力乡村振兴,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一)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启动“大农业”全域发展规划编制。深入推进菠萝、芒果、珍珠产业园建设,扩大覃斗芒果、流沙珍珠、雷州番薯、雷州青枣等特色品牌知名度;以举办第三届雷州市覃斗芒果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强化品牌打造,开拓农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积极构建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持续推进“一镇一业”建设,依托优势农业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小镇。推进东西洋片区农田灌溉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着力打造粮食强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全国知名特色农业品牌。推动东里、流沙、乌石海区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深海渔业发展。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积极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力争年底前复耕复种2万亩。加强垦地(林场)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二)高水平创建美丽乡村。紧紧围绕“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升、十年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工作目标,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继续推动150条自然村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力争创建2个市级连片示范村。持续强化农房管控,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打造沿线连片乡村风貌带。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以及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提升乡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龙门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持续打造附城镇埔西村融合发展启动区,带动城乡联动均衡发展。

  (三)高标准推进农村治理。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化下乡、文化支农,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拓展基层协商民主渠道,支持推进镇村“有事好商量”政协协商议事组织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持续推进“一村一辅警”建设,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平安联防、治安巡逻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守护行动。推广村级组织监督云平台应用,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积极开拓增收渠道,加快实施垦造水田、拆旧复垦、海岸线生态修复等项目,尽快形成指标出让收益。加强土地收储,加大土地推介力度,增加土地出让资金收入。全面完成闲置国有土地、厂房、林地等排查摸底,大力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增加可用财力。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培植新税源。加快处置财政历史遗留问题,防范化解潜在风险。创新财政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预算编制、政府债务管理、绩效考核、财政监管等方面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财政重要支柱作用。加快建设“一库两池一室”,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二)提高社会民生保障。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养新型职业人员,力争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以上。持续推进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加快推进市救助管理站迁建项目。启动市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镇级敬老院升级改造前期工作,推动镇(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公益性生态公墓园建设,完成市殡仪馆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落实好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健全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4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