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3日)

  ——2024年2月3日在江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阳江市江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梁小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区上下争先进位抓经济、提振作风、促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及区委“1338”工作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九大”攻坚行动,较好地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加压奋进稳平台、优产业,经济发展顶压增长

  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高频高效调度,稳固经济良好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25亿元,增长4.3%,总量首次位列全市各县(市、区)之首;规上工业总产值124.9亿元,增长2.5%;农业生产总值50.66亿元,增长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3亿元,增长9.1%;存款余额976.39亿元,增长7.9%;贷款余额1073.43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比调整为8.4:17.7:73.9。

  园区建设提质增效。高标准推进园区提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4.5亿元、增长7.6%,税收收入2.53亿元、增长32.4%。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12亿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项目13个。新增用地指标1186亩,新开发产业用地1101亩,盘活存量土地586.5亩,供地18宗753.6亩,新增工业厂房23万平方米。创建省级高新区工作获市政府同意向省申报。环保工业园皮革基地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建成,银岭东侧区建设加快推进。

  产业发展集聚成型。强化重点产业链培育,持续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万洋众创城装备制造、铭钰激光、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加快集聚,完成制造业投资9.5亿元,增长24.4%;完成工业投资21.4亿元,增长22.7%;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规模产值5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凝心聚力抓项目、促投资,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落实区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项目机制,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动工现场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4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02%。万洋众创城项目入驻投产企业25家,二期及电镀园项目顺利拿地开工。3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欲丰电器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宏倡金属、瀚柏工贸、蓝色起源等17个项目加快建设,天泉冷链等项目落地动工,海洋渔业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新增债券资金6.16亿元,安排到13个重点建设项目。

  招商引资精准发力。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常态化“走出去”“引进来”。举办招商推介会10场,新引进项目98个,投资总额360.6亿元,引进西电新能源50兆瓦风电、等离子纳米新材料等43个亿元以上项目。纳丽德移动照明、创景精密设备制造等31个项目精准落地。组建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首批2个“拿地即动工”项目实现新突破。

  稳外贸促消费给力。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举办60场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补贴500多万元,撬动消费3000多万元,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73.11亿元。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新增减缓退税4.37亿元,新增培育限上企业49家,成功入选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天戟实业等144家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53.1亿元。新引进外资项目22个,新批合同利用外资34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3万美元。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以赴强基础、促振兴,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现代农业高质高效。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县促镇带村扎实推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6万吨,“消灭”连片15亩以上撂荒地9366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00亩、垦造水田1500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家庭农场2家、市级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新增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0家、绿色有机食品36个。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罗非鱼精深加工项目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近海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入库市级园区。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对岸一级渔港顺利结标,东砵南堡村电排站、埠场灌区改造工程动工建设,漠阳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加快推进。

  城乡品质持续提升。创文巩卫持续发力,城市更新有序推进,统筹5.1亿元推进54个老旧小区改造,石湾村“三旧”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完成8个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老城活化步伐加快,建成河堤路景观工程,恢复骑楼风情老街。治理“两违”15宗5.5万平方米。新增5G基站92座、公共充电桩点90处。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60条,“罗琴雅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动工建设,新建“四小园”123个,改厕农户1270户。全域供水扩容提质工程城西、中洲片区项目基本完成,新建自来水管网203公里。

  区域交通内联外畅。全力配合省市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征地拆迁,广湛高铁(江城段)全线贯通,中洲大道北段、三江中路建成通车,中洲大道南延线、滨海旅游公路(雅山段)等项目有序推进,金城路房屋拆迁基本完成,新增征地3800亩,拆迁房屋145间。城乡路线便捷通达,完成“单改双”近30公里。完成城北、城南、中洲等片区共7宗1200亩土地收储。

  ——过去一年,我们踔厉笃行深改革、优环境,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改革活力加速释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211项政务服务延伸基层办理,87个“跨省通办”、108个“跨城通办”,359项税费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政务服务“进一扇门、办所有事”。设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审批服务,审批流程不断优化,审批时限不断压缩,投资项目网上备案实现“一天办结”。

  创新驱动提速增效。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引导5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1.53亿元。深入实施人才振兴计划,新建成省博士工作站3个,引进各类人才62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专利授权1776件、发明专利授权55件、注册商标1661件。

  对外开放更加主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地区的深度交流合作,珠海对口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广东自贸区阳江联动发展区江城片区发展扎实推进。全力稳外贸,助企拓市场,落实市“稳外贸6条”等政策措施,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东盟博览会、大湾区展览交易会等展会。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新办企业2924户,新办个体户12562户,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户。

  ——过去一年,我们不遗余力抓生态、强治理,绿美建设底色更浓

  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持续做好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移动污染源防治、扬尘管控和禁止露天焚烧等工作,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水环境治理成果持续巩固,两个国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河长制考核连续两年全市排名第一。深入开展“净土”行动,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土壤与地下水保持稳定。

  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个性问题基本完成,环保工业园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有序推进。完成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和410条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近岸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率达97.46%。固废处理环境园一期建成投运,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和整治工作,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7宗。

  绿色发展底色鲜明。绿美江城生态建设行动扎实推进,严格执行林长制,完成占用耕地整治1964亩,打造一埒、阮东2条绿美森林村庄,新造油茶林500亩,新造林地抚育1156亩。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全覆盖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13间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倾情投入补短板、惠民生,群众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民生领域支出占全年财政支出比例达84.74%。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标准全面提高,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3.48亿元。“双百工程”实现全覆盖,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40个。完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长者饭堂6个、老人活动室10个。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784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75人。“三项工程”培训4048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1778万元。

  教育卫生稳步发展。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连续三年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荣获全市第一名和省优秀等次。新建江城第一中学、改扩建十四小学等8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5370个。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率先在全市组建教育集团化办学。卫生健康事业阔步前进,建成区人民医院新院和双捷村、朗东村卫生站,1.56万人开展出生缺陷和“两癌”筛查,新出生人口3777人,人均寿命逐年提高。

  文化特色不断彰显。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举办逆水龙舟大赛等系列活动,西濑水乡风情景观呈现新活力。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和文化名村美食之旅精品线路,“鼍城行大运”旅游体验线路落地运营。阳江学宫一期、阳江围歼战革命烈士纪念碑、关山月故居等一批文物古迹有效保护修缮。南恩路成功入围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做好非遗文化传播,阳帆豆豉酿制技艺非遗工坊列入省十大优秀建设案例,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不懈守底线、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守牢守稳安全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赢抗击“09.08”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主动配合市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扎实推进。新建双捷、白沙、中洲三个小型消防站。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扎实抓好城镇燃气、自建房、“九小”场所、水上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

  平安建设有力有效。全力推进“平安江城”建设,完成全国两会等安全保障工作。禁毒整治成功摘牌。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信访维稳等工作,侦破涉黑恶类案件33宗,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破刑事案件1011起,实现“两降一升”目标。办结22宗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1429宗。

  社会治理安定有序。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扎实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化解各类矛盾1094宗。城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那蓬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区法律援助处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建立健全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二维码门楼牌安装应用基本完成。

  ——过去一年,我们坚定信念勇担当、善作为,政府法治全面提升

  政治建设全面树牢。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政治要件闭环落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主阵地平稳有序。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提升。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规范行政决策和执法行为,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报告,向人大、政协通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件、政协委员提案55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1件,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

  作风建设持续加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狠抓政府系统效率提升,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坚决抓好巡视等反馈问题整改,政府自身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政府系统干部以上率下、担当实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此外,区武装、国防动员、海防、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粮食、档案、机关事务、地方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的2023年,是充满艰辛、令人难忘的一年,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催人奋进。我们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新跃升,同时也在城市治理、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实现了持续改善,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展现了“首善之区”的政治担当。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统筹兼顾,不忘民生为本、服务为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市直部门、市驻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共同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关心、支持江城发展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江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下行压力加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较慢;二是产业规模偏小,主导产业集群效应仍不明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三是重大项目支撑不够,稳投资稳增长后劲不足;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领域仍有不少欠账,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水平有待提高;五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六是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干部进取精神和能力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之年。立足新征程、新起点,我们必须坚持在大局中找方位、谋定位、争进位,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按照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九届五次全会部署,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以实干践行初心使命,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及区委“1338”工作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推动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江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城贡献。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农业总产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年度计划。围绕实现上述年度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推进“百千万工程”,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行动,努力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加快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的主战场,集中力量和资源创建省级高新区。突出规划引领,不断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动土地、资金、用能、人才等要素向园区倾斜,年内新收储土地500万平方米以上,清理盘活低效闲置土地60万平方米以上,挂牌出让土地80万平方米以上。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动工建设银岭园和环保园共15条18公里的道路及管网,完成银岭东区、D区产业用地“七通一平”,力促智能家电特色产业园成型见效。突出产业配套,动工建设银岭园消防站、奕垌园110千伏变电站,加快推动万洋众创城综合体、金远花园建设。

  引导增强镇域经济活力。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引导各镇街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多点发力,打造镇域经济发展新亮点。强化留用地开发管理,探索留用地项目开发新模式,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做大海洋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加快近海水产现代产业园建设,促进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动工建设对岸一级渔港项目,升级改造江城渔港工程。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将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做优做实做强,打造城乡融合、工农互促的专业镇、特色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白沙鹅等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万亩禾虫基地。大力发展预制菜,做大做强德利预制菜等项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打造智慧农业国家级研学教育基地。压实粮食安全责任,保障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7.9万亩以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00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探索解决撂荒地长效机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持续抓好和美乡村建设。加强农房管控和改造提升,强化村庄规划制定和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农房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消除一批农村危房,释放更多用地空间。推进白沙、埠场美丽圩镇示范镇建设,动工建设白沙街区污水整治项目。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新增83条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新建一批农村公路“单改双”,打造60条和美宜居特色精品村,优化提升10条典型示范村,完成“罗琴雅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二、聚焦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始终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项目建设提升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要求,建立项目“月通报”、固定资产投资“月调度”制度,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推动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建设质量“三量齐升”,完成55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41.97亿元目标。推动德海生物、美森工贸、奕盛硅胶等20个项目年内投产,力促纳丽德移动照明、创景精密设备制造等24个项目动工建设。全力助企增资扩产,激活发展新动能,年内实现“小升规”15家、“个转企”50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探索推行“标准地”招商,让“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聚焦中央和省市政策导向,谋划储备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扎实抓好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年内力争16个以上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坚持“产业立区、工业强区”不动摇,聚焦“3+5+1”产业定位,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强支柱产业。在装备制造产业上,重点扶持壮大英格电气、钢曜科技等龙头企业;在五金刀剪产业上,力促张小泉智能制造、百创源科技等骨干项目达产增效;在绿色食品产业上,力促酷鼠精酿啤酒、海之洋水产等企业扩大产能。做优新兴产业。在激光增材产业上,推动铭钰激光产业园年内完成投资1.8亿元,建好厂房购置设备;在智能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上,推动华帮电子线路板等项目动工建设。做大传统产业。推动轻工纺织产业加快发展,利用市支持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引导金彭制衣、卡米斯纺织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坚持“双招双引”不动摇,建立“四个一”招商机制,围绕九大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突出“招龙头、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联合招商、以商引商,着力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拓链产业项目,年内新引进项目60个以上、总投资220亿元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加强招商项目全周期管理、全要素保障和全流程服务,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建立意向项目动态信息库,围绕产业链、选好主攻点、严把招引关,把好亩均产值、亩均税收、亩均投资等指标硬约束,内引外联、筑巢引凤,提升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转化率。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中心城区优势,推动金融、保险业全面发展,做好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工作,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谋划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行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构建便捷的物流运行体系,推动城乡配送网络向前端延伸,配合市做好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推动漠阳农批综合交易中心高效运营,力促天泉冷链物流项目年内建成投运。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培育发展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法律、商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

  三、聚焦推动改革创新,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改革,加快开放力度,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和改革开放提升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激发新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贯彻落实《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探索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协作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加强“数字政府2.0”建设,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和“跨域办”落地实施,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在服务流程上做“加法”,切实做到服务有温度、响应有速度、办理有力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扶持中小微企业稳健发展。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对接融入“双区”和“四大平台”建设,积极参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更高效率承接大湾区产业、对接大湾区市场、服务大湾区建设、借力大湾区发展。构建与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滨海旅游公路(雅山段)、金城路、江台路、中洲大道南延线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做好阳江北站至市中心快速通道工程征拆前期工作。推进新一轮珠海对口帮扶紧密协作,力争两地的“飞地模式”落地见效。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阳江联动发展区江城片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全面落实市“稳外贸6条”等政策措施,加强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引导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精准赋能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50家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年度技改投资增长20%。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长10%。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长20%。扎实做好质量强区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水平。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突出事业引人、环境留人导向,完善人才优待政策和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综合服务体系,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持续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扩权强镇和镇街体制改革,承接好新一轮市区两级行政职能下放,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不断探索提升镇级政府服务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对岸村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带动,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优化财政投融资项目管理机制,提升项目决策科学性和资金使用有效性。深化要素保障改革,推动用地规模指标、能耗总量、公共服务等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项目倾斜,着力破解要素制约。

  四、聚焦恢复和提振消费,着力挖掘释放内需潜力

  深入实施消费引领提升行动,有效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推动消费回补扩容、提质升级。

  推动商贸业加快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引导支持百利广场、东汇城、新达城等城市综合体不断升级,年内实现“下转上”企业50家。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建立以城区为中心、镇街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商业体系,持续推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依托南恩路省历史文化街区、河堤路骑楼的改造提升,发展壮大直播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餐饮经济等业态,打造一批互动体验场景,激发市民消费热情。

  激发大宗商品消费力度。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培育线上线下互补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用好汽车消费券、汽车置换补贴等政策,开展“购物节”“汽车展”“家电下乡”等促消费活动,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加快公共领域电动化进程,加大机关公务、物流配送、网约车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力度,推进停车场、充电桩(站)、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刚性住房、改善性住房消费,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推动消费市场向好回升。

  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弘扬漠阳特色文化,擦亮文化江城招牌。充分挖掘名胜、名著、名人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积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展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继续做好阳江学宫等文物保护工作,推动中国关山月国画村建设。以“鼍城行大运”旅游体验线路为主轴,将西濑风景区等连点成线,打造江城特色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推进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加速旅游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

  五、聚焦绿美生态建设,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样板

  大力实施绿美江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提高生态系统治理,打造绿色生态新名片。

  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造林绿化工作扩面提质,完成林分优化900亩、森林抚育600亩,扩大油茶种植500亩,营造红树林450亩,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四旁”“五边”植绿增绿活动,建设公共绿地和美丽庭院,打造绿道、古驿道、森林步道等慢行系统,持续优化绿美空间布局。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提升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营造“植绿、护绿、爱绿、兴绿”良好氛围。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已办结的案件及时开展“回头看”。加强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坚决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抓好入河排污口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启动江城区固废处理环境园项目二期建设,强化污染防治闭环管理,共建和谐美丽家园。

  坚守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抓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和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推进高耗能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动用电大户绿色低碳转型,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应用,实施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资源开发项目。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引领低碳绿色生活新风尚。

  六、聚焦安全发展稳定,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平安江城建设提升行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对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自建房、大型综合体、“九小”场所、水上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科学化、精细化上下功夫,打造宜居美丽城市。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已完成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加快推进10个老旧小区和南排石湾村“三旧”改造,推动太傅路骑楼升级改造和西濑(二期)沿河栈道项目建设,加快太傅路、河堤路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常态化开展城区市容市貌整治,推进城乡环卫保洁市场化,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助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决防范化解经济、金融、财政等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平安江城法治江城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等系列工作。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配合市创建省食品安全城市,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深化拓展“大数据+网格化”机制,全力推进二维码门楼牌安装应用推广工作,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

  七、聚焦办好民生实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结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实施民生保障提升行动,在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上展现更大作为。

  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落实落细省“稳就业16条”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以上。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积极开展“南粤春风”“就业启航”等专项招聘活动6场,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以上。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双减”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名师工程”,培育“四有”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完善集团化办学模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建江城第一中学二期、城北幼儿园、城南第五小学,改扩建南排小学、关山月学校,完成原教育印刷厂改造成幼儿园等项目,新增公办学位3000个以上。

  深化健康江城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建设,谋划建设区疾控中心。优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馆和7间中医阁项目建设。配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服务能力。做好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深化爱国卫生行动。

  织牢社会保障体系。办好市区十件民生实事。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加强老人、儿童等群体关爱保护,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6个,推动6个长者食堂健康运行,动工建设区养老院,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为“一老一小”撑起“幸福伞”。深入推进“双百工程”,将专业服务与基层治理创新、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塑造特色社会服务品牌。

  八、聚焦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各位代表,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我们将牢记“三个务必”,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务实高效规范,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永葆对党忠诚之心。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筑牢法治建设之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理念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纵深推进“八五”普法,全力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锻造担当实干之能。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化解风险的本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四下基层”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注重优化工作机制,聚焦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狠抓工作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持续健全激励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干在实处、争先进位成为政府系统的鲜明特质。

  恪守清正廉洁之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确保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在惠企利民上。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伟大梦想,实干创造美好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江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1.省委“1310”具体部署:“1”是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3”是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10”是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

  2.市委“433”工作安排:“4”是实施深度融湾、产业振兴、科教兴市、百千万“四大工程”,“3”是打造蓝色海洋、绿色生态、特色文化“三大名片”,“3”是加强幸福阳江、法治阳江平安阳江、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三大建设”。

  3.区委“1338”工作要求:“1”是高质量发展主线,“3”是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3”是发挥以站带城、以产兴城、以魂立城“三大优势”,“8”是实现在全面深度融湾、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文化强区、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绿美江城、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党的建设“八大新跨越”。

  4.“3+5+1”产业集群:“3”是先进装备制造、五金刀剪、绿色食品,“5”是智能家电、激光增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1”是轻工纺织。

  5.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6.四大平台: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

  7.“双招双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

  8.“四个一”招商机制:一个目标规划、一个专班机制、一套政策、一批项目。

  9.农村“三块地”改革: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

  10.“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

  11.“五边”: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

  12.飞地模式: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13.两降一升:警情下降、立案下降、破案上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13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