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南雄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全力以赴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路径,也是南雄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聚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雄。

  一是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决落实“双碳”战略,编制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严格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及“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推进“两高”项目腾退转型。扎实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支持孔江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国家重要湿地”,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高质量水源林造林1.1万亩、森林抚育6.8万亩。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开展湖口镇3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项目,实现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动态平衡。加强全域生态修复,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倡导绿色出行,新增一批充电桩,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强化高新区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强野外用火管控治理,确保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常态化落实“河长制”,完成36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河段划界,推进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稳慎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加强对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全面完成总量减排任务。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用地分类分级安全利用。

  三是加快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快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抓手,开展林业生物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探索碳汇资源交易。加强全安苍石寨、江头青嶂山、澜河锅坑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力争完成百顺白沙髻高岭土、澜河辉绿岩、梅岭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等矿权设置,实现矿产资源价值化。扎实推进华电光伏发电项目和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大力争取朱安村风电二期和犁牛坪四期项目落地。全面梳理各镇(街)、各单位国有资产情况,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加快盘活竹博园、奥威斯等闲置资产。高水平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原复烤厂、乐华陶瓷等资源资产效益。稳妥推进涉土资源出让。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做好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

  (三)全力以赴推进城乡建设。推进城乡建设是增加投资、带动消费、均衡城乡发展、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坚持城乡互促、产城互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乡内涵品质和经济功能。

  一是加快中心城区提档升级。坚持规划先行,完善县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城市发展布局。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北城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片区开发,做好土地收储和项目拆迁工作,谋划供水、供电、垃圾处理、城市安全等市政设施综合设置,补齐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短板弱项,拓展城市空间、推动融合发展。以“绣花”的功夫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深入实施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科学合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地下停车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等项目建设,坚决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破坏古村古迹等破坏性“建设”问题。扎实推进主干道供电、通信、有线电视“三线”下地,加快城区道路升级改造,打通水南桥头至莲开净寺道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充分挖掘城市要素价值,用好债券资金、金融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管理,严格城市管理执法,加大“两违”打击力度,常态化推动“六乱”整治,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是推动镇域协同发展。全面推进“139+”美丽圩镇建设,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增强各镇产业、人口吸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强化镇域经济管理功能,加强统筹引领,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镇域经济发展思路,对全市18个镇 (街)实行分类管理,明确镇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推动镇域经济差异化发展,发挥镇域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各镇(街)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坚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镇域经济。加强镇域经济发展考核,开展定期监测、通报、评比,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推动镇(街)真正抓好经济工作。

  三是打造乡村振兴南雄样板。结合镇村特色资源禀赋,编制完善全市和18个镇(街)乡村振兴规划。扎实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广泛动员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社会资本资源与乡村振兴需求有效对接。优化扶贫资产收益分配,完善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投入保障制度,推进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力争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落实乡村振兴“12345”行动,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巩固提升“三清一改”,完成一批行政村“三线”整治,保障农村生活用水、农村电网供应等基本民生。突出抓好“九大攻坚战”行动,持续开展“四沿”区域、重点镇村农房管控风貌提升,推动乡村振兴“一片五带”创建,加强美丽乡村运营。加快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打造湖口镇长市村数字乡村模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3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