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文旅产业融合新名片。顺应文旅产业发展规律和消费升级趋势,坚持整合资源、提升品质,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构建全域、全季、全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提升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带动效应,打造“一路十八湾”滨海休闲度假产品体系,串联全市旅游资源,丰富游客旅游体验。突破发展海上旅游,拓展“海上看威海”旅游线路,打造海岛深度游精品,探索发展邮轮旅游。完善“爱在威海”四季文旅产品体系,打响“赏雪景、观天鹅、泡温泉”冬季旅游品牌,推动“旺季游”向“四季游”转变。加速旅游跨界融合,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音乐+旅游”等新业态,培育“本草拾趣园”“岐黄养生谷”等康养文旅打卡地,高标准办好铁人三项赛、沙滩音乐节等品牌赛事节庆活动,满足各类群体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大力引进高端品牌酒店,加快评定高品质星级民宿,推进旅游住宿业提档升级。实施金线顶文旅综合体、栖霞街特色街区、威海湾城市客厅等十大改造升级工程,推动重点涉旅片区上档次、提品质、焕新颜。
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实施集群集聚发展行动,发挥6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效应,增强区域服务业特色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商产业带、电商直播基地、电商供应链基地建设,建立电商生态链企业“白名单”,推动电商产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商务服务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提高城市新兴业态承载力和集聚度。整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行业协会,持续扩大市场化就业和人才服务供给。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开展“诚信家政进社区促消费”活动,推动家政服务优化升级。实施善养养老服务中心等21个重点项目,培育银发经济新增长点。
(四)聚焦聚力数实融合,加快重塑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关键增量和战略支撑,主动抢抓产业风口,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塑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推动数字产业培强做大。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突破行动,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以发展计算机外围设备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整合惠普打印机全球产能,推进华为打印机、京东方精电等重点项目,巩固打印设备、智能服务终端等产业国内领先地位。抢抓集成电路发展机遇,加快发展半导体封测,推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项目建设,扩大半导体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升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关键产品供给能力和发展水平,创建一批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面向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垂直细分行业,形成一批发明专利,研发一批人工智能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分梯次培育发展虚拟现实、卫星遥感等未来产业,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蓝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动数字赋能提质增效。深化“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着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新认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个以上。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市场化运营机制,争取接入企业突破350家;用好蓝海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双跨”平台,建设医疗器械、钓具等领域行业级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大脑作用,打造15个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推动大数据产业提质升级,加速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探索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营,赋能工业、农业、海洋、文旅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推动智慧城市拓面强能。完善“城市大脑”功能,深化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数字化创新应用,拓展智能感知应用深度和广度。加强智慧安防体系建设,开发推广燃气安全、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渔船管控、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智能场景应用。推动智慧社区提质扩面,新增智慧社区60个。新建5G基站1500座,总数超过8000座,实现市县镇村基本全覆盖。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密码应用等制度,守牢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底线。
(五)聚焦聚力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打开新局面,以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抢占新赛道。
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创新平台融链赋能,拓展“1+4+N”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建设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统筹创新资源向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全市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60%以上。发挥驻威高校院所创新引擎作用,常态化开展“揭榜挂帅”,推动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有效对接,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用好拨投贷保、成果贷、科技股权投资等科技金融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办好中韩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引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高地。升级“新时代英才工程”,加快“人才集聚节点”试点建设,推动重点人才引育取得更大突破。举办系列特色人才交流活动,持续打造威海“英创会”引才品牌。实施博士后集聚赋能行动,加快博士后科研平台扩容提质。实施柔性引才模式,发挥“人才飞地”作用,鼓励企业在省外、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回归转化。健全外国专家驿站工作体系,实施“海外工程师”支持计划,争取获批省级以上外国专家项目15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技能、创新型“威海工匠”。
打造重点领域改革标志性成果。持续加大改革试点先行政策争取力度,聚焦优势领域,开展差异化探索实践,打造一批具有威海特色的改革亮点。稳步推动市县机构改革,优化调整重点领域机构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全覆盖,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改善经营质量,增强“造血能力”。加快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强化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绿色贷款余额增长35%以上,占新增贷款比重超过1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以需求和效益定供给的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供应机制。推动集体林权制度和镇办“特色林场”改革,扎实开展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承包地细碎化整理改革试点,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公开交易范围,守好农村集体“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