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有过苦、经过难、历过痛,收获了喜、拥有了甜、换来了福。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源于干部职工的攻坚克难、创新实践,源于全县人民的在知爱建、孜孜追求;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为阳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一年的政府工作还有很多问题:一是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不彻底,尤其是县委确定的发展、民生、稳定等方面的大战略、大思路没有落实从速、解决到底;二是在高举工业立县旗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实招商引资等方面思路不够新、力度不够大、措施不够实,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短板明显;三是政府系统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不坚决,部分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存在打折扣、搞变通、无回音等问题,还有一部分涉土地、涉房产、涉欠款、涉项目等问题没有解决到位;四是个别单位工作争先创优意识不强,缺乏“争第一、走在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等等。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整改落实。
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推进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幸福阳信关键一年。“后疫情时代”发展不能慢更不能停,必须用发展解决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难题。我们要按照“四个走在前”[2]要求,立足“在状态”向“提标准”转变,让完成、完好、完美成为共识,奋力书写新赶考路上的优异答卷。
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市委“1+8+1”工作体系[3]和县委工作要点要求,紧紧围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这个中心,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县、建设精致城市、推动乡村振兴、办好民生实事、保障平安稳定、优化营商环境六大任务,倾力建设重大主导产业项目、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重大产业园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阳信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GDP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到“六个聚焦、六个持续用力”:
(一)聚焦实施工业兴县实业强县,在增添发展强劲动能上持续用力。阳信最大的政治是发展,阳信发展最大的支撑是工业经济、实体经济。
全力支持主导产业做强做优。坚持产业链发展思维,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做强新能源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增资扩产,积极构建“针状焦+负极材料+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条,加快总投资11.5亿元的瑞阳二期年产6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总投资21.7亿元的京阳年产10万吨针状焦和年产3万吨包覆材料、总投资5亿元的联化年产5万吨针状焦等项目,实现年产50万吨油系针状焦、10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打造全国重要的针状焦生产基地。
做强绿色化工产业。突出抓好总投资56亿元的优佳可降解材料一体化、斯源年产10万吨生物降解新材料、安汇年产10万吨功能新材料、新瑞泉全液化空分及稀有气体4个项目推进;巨久、科宇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助推滨阳燃化涅槃重生,加快绿色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做强电子信息产业。继续服务长威、泰锐等企业做优做强;支持总投资8亿元的深圳盈业科技、宇达为、硕凯、咏华宇、领骏智能科技和中山精宇电子6家入驻企业尽快投产达效,聚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半导体分立器件和新型电子材料生产、研发、应用示范区。
做强高端铝和装备制造产业。支持汇宏等龙头企业稳定产能。加快总投资7.4亿元的北铝年产30万吨、一凡年产15万吨再生铝合金材料和2万吨工业铝型材、翰诺迪1万吨氧化铝新材料项目建设。支持东泰精密与山东大学合作研发高强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航空航天排气扇等铝合金配件产品;推动惠丰索具高危防护防坠落项目国内生产线尽快落地。
做强纺织地毯产业。支持瑞鑫3D多功能喷墨印花地毯项目产能释放;支持龙福深耕再生环保纤维和纺织品领域,年内生产再生涤纶纤维10万吨、再生涤纶毛毯5万吨;支持华龙纺织做大军需特色产品;支持立昌实施年产8000吨高档纺织股线项目;培育风云之家等企业。
全力提升项目建设承载能力。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开发区是第一阵地,积极推动开发区“精而优”、乡镇园区“专而特”。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拉开开发区框架,推进化工园区扩区,拟调增面积3.08km²;总投资1.7亿元,实施工业二路东延、创业服务中心等6个基础配套工程;阳信站货场扩建投入运行。加快推进陈楼工贸园区、流坡坞镇等污水处理厂升级运行。
强化产业园区支撑。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电子信息、轻量化、智能制造、绿色科技、生物医药、河流镇国际食品6个产业园[4]建设,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
强化政策要素支撑。探索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智库。实施工业兴县实业强县三年攻坚,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工业强镇培育等“1+N”行动[5]。加大财政对工业企业技改和研发投入等支持力度。实施总投资258.3亿元的34个省市重点项目,全力争取专项债券等金融和资金支持政策。推动国有企业信用评级,完善担保体系,发挥更大责任担当。深化“应急转贷+融资担保”助企纾困新模式。供应链金融完成融资50亿元以上。强化科创贷等政府增信产品投放,信贷规模增长12%以上。京阳科技加快主板上市。推动实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加快土地规划调整、集中收储,计划供应土地1300亩、储备土地1600亩。强化“亩产效益”评价,倒逼企业“腾笼换鸟、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