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定不移抓融合促转型,着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聚焦大黄山核心区定位,落实“1+7+N”总体布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系统推进高水平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培育壮大文旅产业链。聚焦增强产品竞争力、产业融合力,围绕“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大力发展运动休闲、康养度假、创意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打响“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名区”品牌。强化黄山风景区“山”带动,加快黄山国际会展中心、高端度假酒店群建设,跟进加拿大互动娱乐、通航艺术研学基地等一批文旅新业态项目,引导翡翠谷、芙蓉谷等一批传统景区提质升级,做大做优汤口山岔、三口燕窝里、焦村汤家庄等一批高品质民宿集群,继续争取太平索道下延、科学谋划黄山北门开发,协调推进黄山西门开放,实现山上山下一体联动发展。做活太平湖运动休闲“水”文章,加快5个转用项目改造提升,完成太平湖南岸15公里岸线贯通,积极开展卧虎高尔夫球场地块推介招商,谋划举办少儿围棋、铁人三项、桨板冲浪板、公路自行车、公开水域游泳等大型体育赛事,加快打造环太平湖运动休闲度假基地。用好全域旅游“村”资源,推出一批乡村观光游、度假养生游、农业体验游产品,打造一批省级旅游风景道、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发力“夜”经济促进消费,推进智慧体育中心、轩辕文化展示中心建设,完善蒋家山遗址公园运营,加快打造浦溪河、悠悠湖、南大门夜游精品街区。
增强文旅品牌吸引力。统筹推进东黄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持续放大黄山区旅游“声量”。丰富“第二居所”内涵,加快构建美景、美游、美宿、美食、美礼“五位一体”文旅产品体系,支持朝代茶馆、非遗工坊、乡村艺术馆等一批新业态发展,打造特色美食村、精品民宿群、创意伴手礼等一批文旅新亮点,做响“乐游黄山·悦享太平”文旅品牌。持续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推出“黄山脚下的高铁站”地理概念,策划“跟着高铁来黄山”、太平美好生活邀约会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精准开展重点城市宣传,创新新媒体营销,提升黄山区文旅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
提升文旅服务支撑力。持续推进全域智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汤口和太平湖全域旅游综合能力提升工程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建设,用好全域旅游大数据智慧平台,完善旅游驿站、观景平台、交通导引、全景导览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管水平。深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优化旅游“红黑榜”、信用评价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持续加大综合执法、常态执法,全面提升文旅管理和服务质量。
(三)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着力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紧盯制造业这一主攻方向,以超常规力度抓新型工业化、抓经开区发展,加速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加快工业补短板锻长板。深入实施工业“五个一批”,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力促三大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0%,进一步提升工业对GDP、税收的贡献度。推动工业投资提速扩量,加快建设盛春食品、功夫精酿啤酒等重点项目,力促铧富锦、速豹刀具等竣工项目投产创效,全年实施工业项目不少于35个,完成工业投资10亿元以上,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10%以上。坚持抓大育小、梯度推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培育亿元产值企业3家以上。
强化科技赋能做优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技改全覆盖工程,开展工业技改重点项目15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4亿元、增长10%以上,新增“机器换人”企业8家、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各1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点上技术研发、链上协同创新、面上示范引领”的工业创新体系,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各3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不少于5项,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
全面提升经开区发展能级。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推深“五个超常规”发展机制,完成主导产业规划调整,优化提升经开区管理体制机制和产业结构布局。树立“引进成熟企业、快速投产达效、带动效益明显”的工业精准招商思维,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推动生物医药“基金+产业园”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统筹实施经开区基础设施、产业平台专项债项目,加快污水处理厂、冷链物流园、应急数据指挥中心建设,年度完成投资2.6亿元以上。推动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有序实施沿河企业搬迁,“腾笼换鸟”企业4家、建成“标准地”160亩,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产出率。
(四)坚定不移扬优势展特色,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现代农业规模发展。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8万亩、产量保持在1亿斤以上。着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实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以高质量发展联合会引领太平猴魁、竹笋、香榧、油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组团发展,支持苗知府、全江、华绿园等一批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壮大发展,培优做强新中式茶饮、徽州预制菜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拓展“五个一”特色农业内涵,加快形成“万亩亿元”规模农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23.96亿元、增长5%以上。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支持鑫黄山、爱及乌、五丰源、岭上六宝等本土品牌规模发展,创建有机绿色农产品6个、“皖美农品”品牌3个。加强智慧农业建设,新建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各2个。持续推进“机械强农”,提升农(茶)机大院功效,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