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三重一大”: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10.“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1.“第一议题”制度:指各级党组织在每次召开党组织会议时,原则上“第一议题”都要安排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关内容。
12.“三不腐”: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13.“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4.“三重压力”:指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15.项目“六定”管理:指定机构、定职数、定员额、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
16.市场主体倍增“1+1+10+1”政策体系:第一个“1”是指《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第二个“1”是指由财政、金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教科、行政审批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保障服务支撑的若干措施;“10”是由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住建、商务、发改、文旅、民政等部门对应制定市场主体培育政策措施;最后一个“1”是指关于构建政策落实常态化推进机制的工作方案。
17.“小升规”:指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18.“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9.“五清行动”:指政策落实清障,涉企服务清梗,行政审批清阻,监管执法清污、政商关系清风。
20.“一枚印章管审批”:指在政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行政审批局,由行政审批局依法履行审批职责。实现流程再造,重点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的审批模式。
21.“1110”改革:指企业开办全流程1张表格、1个环节、1天办结、0成本。
22.国运公司“1+7”企业架构:“1”是指盂县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7”是指盂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盂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盂县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西神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山西越霄交通运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盂县农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盂县经开区投资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23.“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指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项目供地标准化,投资项目建设领办代办。
24.“专精特新”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25.“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6.“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7.“四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8.“六不减”:指在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坚持会议推进、制度推进、政策扶持、督导推进、机构队伍、帮扶力量六个方面力度不减。
29.“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30.“三项强制措施”:指管道燃气居民用户户内必须安装灶前自闭阀门、灶具连接用不锈钢波纹管和使用带熄火保护的灶具。
31.“十乱”:指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
32.“双减”政策: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33.安全生产“两个专项行动”: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
34.“两个转型”:指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
35.“地证同交”:通过主动靠前服务、提前介入、并行办理等举措,优化业务办理流程,使得土地交付时完成权籍调查、缴纳税费等工作,具备不动产登记条件,用地单位取得土地时同步领取不动产权证书。
36.“链长制”:指以领导挂帅担任链长,通过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集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提升一个区域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7.“六乱”整治:指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治。
38.“两个高于”:指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县农民收入增速。
39.“五好”社区:指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社区治理好。
40.“3+N”保险:“3”是保障兜底型必选产品,包括贫困人口脱贫保障保险、贫困人口疾病门诊保险、边缘非贫困人口防贫保险,“N”是指各县区针对各自重点扶贫产业,因地制宜推出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