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一约四会”:指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
42.“五个振兴”: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43.“五张清单”:指年度建设项目清单、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清单、专项债券项目清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项目清单。
44.市场主体倍增“1+N”政策:“1”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N”是若干个配套政策,其中包含1个专项配套政策,即《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保障服务支撑的若干措施》;围绕支持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发展、制造业市场主体倍增、支持个体工商户倍增、保持城市“烟火气”、发展乡村e镇等方面,制定实施分行业专项政策。
45.“三无”“三可”:指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
46.“五有套餐”:让投资兴业者,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便利,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
47.“证照分离”改革:指行政审批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各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审批的改革。
48.“一业一证”改革:指优化行业准入业务流程,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更大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49.“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50.“沙盒监管”:指划定一个范围,对在“盒子”里面的企业,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同时杜绝将问题扩散到“盒子”外面,属于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实行容错纠错机制,并由监管部门对运行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管,以保证测试的安全性并作出最终的评价。
51.“一利五率”:指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
52.河道“清四乱”:指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53.“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54.“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塑造一批群众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培育一批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送一批专业文艺演出。
55.“三管三必须”:指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56.新时代“枫桥经验”: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