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亿岩大宗商品期现货交割库功能,建成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打造集销售、物流、管理于一体 的全链条服务,以数字赋能引领智慧物流。加快建设总投资 5 亿 元的农商城项目,发挥浙江东日集团国际农产品物流优势,打造 集农产品批发、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综合示范 中心,进一步丰富灵石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加快推进两渡、段纯产业园“公转铁”项目前期,争取早日上马,促进 工业产品运输降本增效、绿色节能。积极拓展物流运输新业态, 实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在原有补贴基础上,对 电商平台销往县域外的农副产品给予每件 1 元的物流费用补贴, 让农产品有个好销路、农民有个好收成。
( 四 ) 聚焦品位提升,努力打造美丽宜居山城。深入推进以 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面子里子齐抓、建设管理并 重、新区老城联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建设一座有特色、 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的城市。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按照“一轴三区”整体布局,高标准编 制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城区城市更新总体规划、静升新区控规研 究,加快完成绿地系统、城市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 实现“多规合一、衔接互补”。严格规划管控,强化规划硬约束, 对违规建设行为 “零容忍”,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以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努力打造宜居老城,围绕环境改善、功 能补充、服务提升,实施翠峰路、学苑街等“五路两街十条连接 线”提质工程,完成雨污分流改造 13.5 公里;继续推进群众身 边的公园绿地提质、老旧小街巷改造,启动集停车、绿地、休闲、 健康为一体的人民公园建设;开展城区低效用地规划整治,盘活 废旧闲置、低效零散土地资源。落实全省燃气气源结构调整要求, 改造老旧市政管网 16.6 公里,完成 3.9 万户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让群众用上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加快建设精致新区,完成 第二自来水厂和经三、经四、纬八等道路建设,谋划建设大型商 贸综合体和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城市配套水平, 有序推进高品质房地产开发,引导人口逐步向新区转移。加快推 进 108 国道和 232 省道 (东夏线) 过境段改线工程,力争年内开 工建设,从根本上缓解运煤通道对县域环境和安全的压力,拉大 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
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问题 导向,补短板、强弱项、精管理。健全完善“一城三区”环卫体 系,新建 5 座生活垃圾转运站,提标升级厨余垃圾处理厂,实现 垃圾无害化处理、无污染降解。着力提升“三勤合一”执法效能, 加强沿街广告、经营摊点、建筑立面、违规建设等管理,持续开 展“十乱”整治,有效改善城市环境秩序。按照“市场运作、多 方参与、共治共建”的思路,实施物业管理重塑性改革,理顺监 管体制,促进物业行业规范化管理,以物业管理提质增效换取群 众幸福生活。深化智慧城市管理,织密织细网格,确保问题早发 现、有人管、快处理。
( 五 ) 聚焦乡村振兴,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 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城乡资源统筹,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不断 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坚决守住“两条底线”。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落实最严 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和未批先建等行为,坚
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积极开展新增耕地数 量和产能指标试点工作,加强“撂荒地”整治,再建成 1.3 万亩 高标准农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7 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 6500 万斤以上。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 摘”要求,通过资产收益、庭院经济、公岗设置等方式,确保脱 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 16%以上。加强对因病返贫、因灾致贫等 群体的动态监测,第一时间纳入视野,第一时间落实帮扶,务必 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
做优做强富农产业。深入实施特优战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政策,聚焦 “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做好 “土特产”文章。推动 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鑫源奶牛养殖项目建设,年内形 成 5000 头存栏规模,努力构建 “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 工”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启动东方希望坛镇、梁家墕养 殖项目建设,形成年出栏 12 万头生猪的养殖规模。扶持壮大“核 桃、荆条蜜、酸枣仁”三个国家级地标农产品品牌,再建成 1 万 亩核桃精品示范园,蜂产业产值突破 5200 万元, 中药材产量达 930 吨以上。全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启动坤润现代农 业产业园建设,农产品加工收入达 6.6 亿元,一产产值增长 15% 以上。
加快创建宜居和美乡村。以“四有四净三提升”为标准,充 分调动乡村和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金政策,铺开 20 个农村人 居环境示范村创建,推进静升、南关两个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 5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 户厕改造 805 座,实行垃圾不落地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 覆盖率提升到 92%。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加 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办好农民丰收节等 特色活动,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 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用好用足扶贫产业资金,高 质量运营扶贫产业项目,切实增强产业带动增收能力,全县村均 集体经济收入达 15 万元以上。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 和“三资”管理贪腐问题专项整治,整合工程、资金、合同管理 和民主议事等功能,完善“农村事务一网通”监管平台,全面提 升农村 “三资”规范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