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聚焦环境改善,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两 山”理念,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体推进减污降 碳扩绿,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用环境颜值 提升生态价值、保障发展底色。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系统治水,认真落实“一泓清水 入黄河”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行动,完成一污 扩容工程,实现汾河沿线污水应收尽收;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坚 决整治入河排污 口,确保重点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国考断面力争 达Ⅲ类水标准,省市考核断面达Ⅳ类水标准。坚持强力治气,在 焦化、煤电、供热等 5 个重点行业开展综合绩效升级,推动宏源富康创建环保绩效 A 级企业,基本消除 D 级企业;聚焦面源污染、 散煤替代、移动源污染等重点,精准科学治污,推进大气多污染 物协同减排,确保全县 PM2.5 浓度下降 5%,优良天数比例超过 65%。 坚持全域治土,强化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将洗 煤、腐植酸企业纳入危废企业管理,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 利用率保持“两个百分百”;对 66 处煤矸石堆场进行分类治理, 确保达标规范运营。
推动低碳节约发展。科学控制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 域碳排放,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1%。积极推动中核汇 能、天石电力 2 个共享储能项目建设,争取中小型抽水蓄能项目 纳入国家建设规划,5 个总装机 43 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力争 年内并网发电,新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 35%以上。积极推动甲醇 经济,完成 5 座加注设施改扩建工程,拓展甲醇汽车应用场景, 支持在交通运输行业优先使用甲醇等清洁能源汽车。
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落实露天矿山“四合一”生态修复 治理要求,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努力实现矿山生 态环境源头保护和系统治理。铺开 42 公里的汾河干流灵石段生 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完成交口河、静升河河道治理工程,进 一步提升防洪能力、改善流域水质。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新 造林和封山育林 6800 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 6.8 万亩。
各位代表,去年我们聚焦人口集聚区、道路通行区、河道行 洪区、项目建设区、企业生产区,全面开展“五域综合治理、建设美丽灵石”攻坚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今年将继续聚焦群众关 心关注的环境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攻坚行动,持续发力,久久 为功,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人的美丽家园。
( 七 ) 聚焦平安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更好统筹发 展和安全,筑牢防线,守住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以高 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夯实安全基层基础。坚决落实“三管三必须”,坚持“五不 为过”,做到“五个必须”,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 责任和乡镇属地责任。全面开展井工煤矿“三零”创建和矿山安 全生产大检查百日攻坚行动,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 交通、尾矿库、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切实提升本质安 全水平。以“零容忍”态度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全面开展安 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加强应急救 援体系建设,科学有效应对处置事故灾害。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认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 “乙类乙管”, 抓好重点人群和农村地区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切实强化 各行业领域和区域重大风险评估,深化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普查结果运用,加强重大风险监测预警,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预案,实现多方位、多维度科学防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 诈骗,严控不良贷款和流动性风险,严防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
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 攻坚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将矛盾纠
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深入推行 “互联网+基层治理” , 整合智能调度、智慧政务等 7 大系统,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 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 细管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 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八) 聚焦群众关切,倾力改善民生民利。坚持民生投入只 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让群众在改 革发展中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积极促进就业增收。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广“灵石智 慧就业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专场招聘对接会,畅通线上线 下双向就业服务渠道,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全年无缝隙。加大 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在县职中和县外高职院校开 展订单培养,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达 33%,让更多群众有专 业傍身、靠技术吃饭。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好基本医保、 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有效衔接。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巩 固提升愉苑社区养老中心服务质量,实施 5 座农村日间照料中心 提质行动,探索建立互助式养老新模式。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提 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完成殡葬服务设施和 5.5 公里配套道 路建设。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扶残助学圆梦工程,推进残疾 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扩面,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由 50 元提高至 70 元,做好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启动致诚中学、 职中新建工程,秋季开学前七中、灵中西区教学楼投入使用,年 内完成四中新建工程。继续深化校长职级制和“县管校聘”改革, 优化师资力量配置,招聘教师 50 人以上、培训 3000 人次以上, 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各项津补贴和体检制度。推进城区小学生 “放心午餐”工程,让有需求的学生逐步实现校内午餐午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