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新兴经济业态。高标准打造电商直播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新经济园区,鼓励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检验检测等产业提升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构建优质高效、活力充沛的新产业体系。推动细分领域平台企业集聚发展,深化同腾讯、京东、微医等龙头平台企业战略合作,引育一批规模平台经济项目。
(三)全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
办好人民更加满意教育。加快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引育高层次教育人才,扎实做好“双减”工作,积极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兴华中学、新望道小学等投入使用,完成赤龙中学提升改造工程,新增公办普惠学前教育学位750个、义务教育学位4140个。
强化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向高新技术、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方向成长,打造高成长创新企业发展梯队,全区“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110家,力争科技型企业突破1000家。强化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科技研发平台,新增市级技术转移机构2家,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亿元。紧紧抓住天开高教科技园规划建设的重大发展契机,全力打造西翼拓展区载体,积极承接优质创新型企业入驻。对标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标准,提升西青大学科技园、天津师范大学科技园建设能级。全面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坚持人才强区战略。深入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人才强区15条措施”等人才政策,加快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全年引进各类人才5000人,重点支持30个“项目+团队”,选拔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及优秀青年技术骨干200人。打造西青“运河工匠”品牌,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成企业培训中心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5家,选拔运河技术能手、运河技能标兵和运河技能精英100人。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为各领域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就业、安居入住、子女入学等十项服务,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让西青成为各类人才成就梦想的热土。
(四)全力深化改革开放
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持续发力。决战决胜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抢抓国内重要产业多点布局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确保全年至少引入重点项目100个。成立3支区域产业基金,构建“创投+产业+专项”基金体系,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带动产业项目落地。多方联动狠抓项目服务,加强重点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实行清单化管理、全过程跟踪,确保重点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见效。通过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证券化、产权交易等方式,进一步盘活地块、楼宇、厂房等存量资产。
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加大力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深化细化“证照分离”改革措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进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优质资源集中,不断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新一轮街镇财政体制改革,更好激发街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着力深化金融创新改革,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三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升级加力。进一步提升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水平,扩大“拿地即开工”、“告知承诺制”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拓展“跨省通办”合作事项,依托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探索实现更多社会事务类服务“零跑动”。持续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深入实施“亲商八条”工作措施,用好政企会客厅、畅聊早餐会、恳谈下午茶等政企沟通方式,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五)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深化“两城三带三区”发展布局,高水平完成西青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围绕“一带一城一岛”做好运河文章,加快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度,全力以赴推动天津市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和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新址扩建项目,高标准打造音美艺术之城,推动国潮小镇首开区初具规模,充分彰显大运河文化带的活力风采。加快赛达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深化西青辅城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两城”建设融入天津“双城”发展格局。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统筹做好老旧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研究制定全区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启动杨柳青镇新华道周边等片区更新工作,提升改造欣迁里、国兴佳园等老旧小区13个64.7万平方米,持续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造一批社区老旧给排水、燃气管网,完成大寺镇北三村等易积水片区治理。启动建设广乐道、琴韵道等一批城市道路,全力推动地铁7、8、11号线和津静市域铁路等轨道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新建5G网络基站640座、公共充电桩200台、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7处,提升改造菜市场2个。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搭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强化环卫、道路、桥梁等综合运行监测,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制定全区公共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全面整治背街里巷和商贸区域周边环境,综合整修西青道、郁江西道等重点道路街景面貌。优化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0个,11个街镇全部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创建。新建柳口路、泽杨道等5处“口袋”公园和街景绿地,改造大寺镇龙居公园,提升梨双路、民兴北路等9条道路沿线绿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