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海河教育园区、津南经开区、海教投公司等机构改革,整合利用全区各级各类载体资源,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强会展经济区管委会机构建设,切实提升举办展会、服务展会、保障展会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巩固拓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成果,积极引入央企国企和品牌民企参与混改,全面实施委办局下属企业清理注销,推进镇属企业吸收合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穿透式监管,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深化信用社、供销社、农村合作社“三社”改革。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归集各类信用信息数据100万条。坚持公办托底、民办提质,探索推进教育、医疗系统机制改革。持续实施国有资源资产化资金化,盘活国有企业闲置房产土地5.6万平方米。
(五)坚持一体发展、统筹推进,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新典范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严格执行“三区三线”,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提升改造一批老旧小区,大力治理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推进国家卫生城区复审工作,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大件垃圾处置中心投入使用,建成葛沽镇、八里台镇垃圾转运站,更新改造一批垃圾分类棚亭,打造垃圾分类示范镇街4个。推进停车设施市场化运营,建成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新增停车泊位300余个。“智慧津南”项目实现一体化运营,统一运维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落地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大力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加快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型试点城市,深入开展青春保障、青春宜居等11项行动计划。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谋划实施柳林公园南侧片区、粮库宿舍及周边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0户。着力健全城镇载体功能,提升改造白万路、谊达道、吉泰道桥等一批道路桥梁,新建改建11个重点路口信号系统和电子警察,逐步健全视频传输网电子卡口和视频监控系统。持续优化公共交通布局,加快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公交首末站,开通调整公交线路10条,进一步做好地铁1号线和6号线公交接驳工作。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拓宽改造洪泥河东路、河沿路、双中路等乡村公路。不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开工建设白塘口雨水泵站等项目,实施南华路南北侧地块等电力切改工程,建成翰海雅苑、昱湖苑公建配套菜市场。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捐赠物资1500万元,落实消费帮扶1亿元,新增产业投资2900万元。全面推进小站稻振兴计划,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加快建设小站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2400亩,启动“小站稻2号”研发选育,策划举办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津南区第五届稻米节。做好葛沽萝卜、南义葡萄、宏程牌芹菜等“土特产”文章,打造农业产业龙头和“津农精品”生产展示基地,建设一二三产联动、农文旅融合的生态智慧农业产业园。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高质量整改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三美四乡”,农村户厕普及率达到90%以上,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持续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迎新村、西小站村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
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做好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创建验收工作,新建社区居委会2个,“天津市村务公开平台”实现全覆盖。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和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推进信访积案治理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深入开展质量强区工作,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大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聚焦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打造智慧应急系统,加快提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更新改造燃气老旧管网23.8千米,建成智慧安全社区15个。
(六)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奋力谱写共建共享新篇章
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10项民心工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重点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全年新增就业2万人。聚焦“一老一小”,搭建养老服务智能化平台,新增养老服务床位200张,新建社区日照中心2家,继续发放未整合村老年人生活补贴,统筹做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建成婴幼儿托位300个。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资金,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不断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200万元,建成春成园、白塘口等还迁安置区,巨葛庄还迁房部分主体竣工,持续推动“保交楼”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为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金1亿余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巩固拓展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成果,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3个,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学位1440个。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实施“区管校聘”改革,建成南开学校和慧南路、敬慧路校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720个。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课后服务开设率保持100%。推动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建设,打造咸水沽一中、实验小学校史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创新美育课程实践载体,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5%以上。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覆盖面,扎实办好特殊教育,推进继续教育联动发展,健全老年教育三级网络,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力打造国家级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