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培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激活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集聚效应,落实上下游项目10个。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支持驻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促进研发设计、信息服务赋能增效,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楼宇经济、都市产业,加大投资、结算、商贸类项目引进力度,税源经济增长10%。
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做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市外优质项目800个,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0%。办好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引进汽车产业链核心项目。建立健全外资招商统筹机制,加快推进丰树智慧央厨等项目落地,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0%。开展项目谋划建设攻坚行动,高效统筹项目专班调度,强化洽谈对接、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过程服务,积极开展现场办公、项目观摩,深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难题,推动各园区和各街道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实施重点项目120个以上,推动坤鼎大健康产业园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爱思达航天科技总部基地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
(三)坚持科技引领,聚焦协同创新,着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深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激活创新磁场,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加大引技、引智、引才力度,促进高科技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东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引育高质量创新主体。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着力在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上下功夫,落实科技创新项目160项,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进入全市前列。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民航大学科技园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加大培育服务力度,推动成立航空、富士达等重点企业上市提速。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强化品牌培育建设,开展质量攻关项目50个,鼓励龙头企业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新建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衍生孵化更多的高精尖技术、高科技项目、高成长企业。加快汽车、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等主题园区建设,落实高能级项目80个。促进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培育市级概念验证平台3家,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90亿元、成交额增长12.5%。
营造高效能创新生态。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健康发展,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开展“金融惠企园区行”系列活动,帮助实体企业融资150亿元以上。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拓展专利转化运用新途径,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建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新建改建人才公寓500套以上,加快构筑人才汇聚高地。
(四)坚持系统集成,聚焦改革创新,大力激发发展新动力新活力。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对接政策供给,找准政策点,明确着力点,推动中央和全市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把服务市场主体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基本抓手,结合东丽资源禀赋,以高水平改革开放为强劲动力,提升供给的适配性,放大需求的牵引力,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努力开辟稳增长的新领域新赛道新空间。
提升市场主体服务效能。高度重视域内企业发展,支持现有企业扩产扩能、转型升级,满腔热情搞好服务,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营商环境攻坚行动,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实施要件“填空式”申报,流程“自助式”审批,推动企业和群众高频办理事项一表申请、一次提交、一次办结。深化帮办代办、企业保姆、工作专班服务机制,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成本负担“应降尽降”、合法权益“应保尽保”,市场主体增长6%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最大动力,推进土地要素改革,实施产业用地复合利用试点、低效用地调查与再开发规划等改革创新措施。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经营性资源资产整合和运营落地,盘活闲置低效资产15.4万平方米,做到资产盘活不空转,产业升级有空间。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广泛吸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综合服务网点,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完成区级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
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推进东丽经开区“一区多园”改革和“二次提升”,加快核心区低效用地盘活和无瑕分园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企业释放更多空间资源。推进华明高新区与滨海高新区战略合作升级,加快提升主题园区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建设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发展平台。深化临空经济区片区统筹管理,搭建园区运营平台,优化合作开发模式,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区建设。推进东丽湖区域规划布局优化和园区建设优化调整,市场化方式盘活丽健园载体,加快导入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继续全力支持各街道园区“办一件大事”,着力解决一批发展难题,持续推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确保取得一批改革创新成果。
(五)坚持共建共享,聚焦品质提升,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文明城区。秉持全周期管理理念,持续推进高效能治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创成全国文明城区,加快建设城市管理最优区、品质生活新高地,让高质量发展的实绩更有温度,惠及民生的答卷更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