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沧东城市副中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高标准完成衡山西路等4条道路建设和武当路等3条道路绿化景观工程,全面启动沧东科创中心、实验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康养医养项目,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推行“一区多园”模式,加快明珠服装新城二期建设,确保通过省级特色小镇评定;推动雄安新材料产业园、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园尽快建成投用;用好中核金字招牌,引进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加快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园;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印制线路板产业园、循环利用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中园,实现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持续优化服务管理。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对筛选出的十大项目,逐一组建专班,全程对接帮扶,提升服务效能;建立项目督导考核机制,对照合同约定,持续跟踪问效,落实奖惩措施,倒逼项目快建设、早投产。确保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税收收入分别增长8%、15%、20%以上。
加快建设高铁中央商务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对接合作,认真研究法律政策,做好各类方案预案,积极稳妥推进高铁项目包征拆工作,坚决在全市走在前、做表率。积极完善市政配套。全力支持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高铁“南四盘”、谋划启动高铁“北四盘”市政设施建设;谋划布局学校、污水处理厂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跑办狮城大道南北贯通、黄河路西延等城市道路,全面提升高铁开发区的人气、名气和底气。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细化优化楼宇总部经济优惠政策,用好沧州金控基金港平台,打造省级产融结合示范区。确保年内新增总部企业10家以上、楼宇企业200家以上,实现税收增长10%以上。
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卫星城。强力推进产业聚集区扩容提质。编制好乡、村两级规划,整合利用闲置建设用地,破解土地瓶颈;稳妥推进“四个一批”,有序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群发展;实施工业企业“九化”综合提升工程,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开展乡镇园区环境容貌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提升李天木五金机电、张官屯铸造、仵龙堂管件等产业聚集区的形象水平和综合实力。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跨越提升。加快乡改镇步伐,确保汪家铺、杜林、张官屯等3个乡顺利通过验收评估,提升城镇化率3个百分点;全力支持石黄高速中心城区互通式立交工程项目,带动捷地乡等南部片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持建制镇立足自身基础特色,围绕生产生活生态需求,科学规划功能区块,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做大做优做强镇区,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强力推进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持续开展拆除违建临建、整治“住改商”等20大行动;设立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乡镇政府驻地和国省干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容貌提升,在主干道打造一批景观小品;严格落实乡镇规划审批制度,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巡查执法作用,坚决做到严审、严管、严控。
(二)聚焦项目立县,抓投资、上项目,着力激活跨越发展新动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2022年作为“项目建设攻坚年”,扎实开展“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活动,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推动招商引资大提质。强化领导招商。继续滚动实施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压实招商引资“头号”任务,实现领导干部带头“走出去”常态化。强化社会招商。严格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充分发挥招商大使和商协会的带动作用,砸实以商招商,凝聚人人抓招商的浓厚氛围。强化产业链招商。立足县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有针对性地对接上下游企业,激发“链式效应”,变产业优势为招商优势。强化展会招商。积极参加上海进博会、廊坊经洽会等高规格展会,高标准举办第四届中空塑料展和第五届河北时装周,持续提升沧县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云招商。创新招商方式,线上线下招商同步推进。确保全年签约产业项目10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
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加大项目挖潜广度。聚焦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产业链延伸、科技资源引入、科研成果转换、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等方面,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深挖投资潜力,不断扩大项目的来源和类型。提升项目储备高度。积极谋划包装项目,加大债券申报力度,确保全年到位债券资金3亿元以上,纳入省“三个清单”项目动态保持在150个以上,形成“储备一批、新开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念好“实、考、保、包、促、评”六字经,常态化开展季度集中开工、月度观摩考评、每周督导调度,从前期、开工、建设、投产四个阶段实施全程化、清单化管理,全力推进四星药用中性硼硅玻璃、华润光火储氢一体化多能互补、比利时乐迈地板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年内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全年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
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加强全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用好初审联审机制,动态充实优质项目库,优先给予土地、资金、环境、能耗等要素支持。全力破解土地瓶颈,立足内部挖潜,深入开展“五未”土地专项整治,强力唤醒“沉睡”资源;立足向上争取,用好省政府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十条措施,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加强全流程审批。全面推行“拿地即拿证”“拿地即开工”模式,分阶段实行并联审批,确保项目39天审批机制落地见效;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模式,明确产业准入、能耗、环保、规划、投入产出等控制性指标,所有工业用地全部实现带“标准”出让;推行“标准化厂房”模式,实现中小企业“拎包入住”。加强全周期服务。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定期走访问诊,把办公会开到项目工地上,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审批最快、成本最低、要素最全、服务最优的最佳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