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阳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8日)

  (三)扎实推动园区建设,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坚实平台。坚持绿色创新、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按照“八个一”〔21〕要求,全面提升经开区发展能级,2022年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均增长10%以上。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开发区控规及规划环评编制。推动毛皮循环园污水处理厂PPP项目、中铁城乡环保代建标准化厂房项目开工建设。以县国投集团为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开区建设,推动实施产业大道人行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完成中水回用、供电线路、供水管网等工程扫尾,推动经三路、纬一路建设,完善经开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切实提高综合承载力。二是积极推动项目入园。聚焦实体经济,加快小型刮板机等6个项目入园,一季度全部开工。推动与中国铸造协会战略合作,引进京津地区优质铸造企业,打造精密铸造示范园。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数字经济、信息智能等项目入园,不断提升经开区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健全充实4支专业招商队伍,建立北京亦庄招商联络站,深度对接北京优势资源,以高水平招商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招商引资项目需求清单和政府服务清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升招商实效。建立招商项目会商准入机制,组建由行业专家、律师、职能部门组成的评审组,全程跟踪招商过程,全面提升招商科学性、精准性和时效性。

  (四)深入推进城乡建设,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立足做优县城核心区,拓展优化东西部功能,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精准编制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确保与省市同步高质量完成规划成果,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全县126个行政村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县城和重点乡镇控制性详规,让城乡建设有规可依、依规建设。优化“规委会”议事规则,确保建设项目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规范性。二是推动城乡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统筹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加速城市更新,实现同城同步发展。投资11.9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22个,年内泥河湾大街西延、富强东街、新华书店文化综合体、建筑垃圾场等13个项目全部完工;东部垃圾分拣中心、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等4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启动实施西沙河治理,着力提升县城建设品位。扎实推进县城五关、黄粮坡村小街巷治理和排污管道铺设,全面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统筹特色小镇和节点性村庄建设,打造上八角民宿公园等节点项目,形成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强化城乡管理。持续巩固省级园林县城、洁净城市、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完善全域垃圾处理规范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及时规范和处置占道经营、违规设置广告牌匾等市容乱象,持续巩固拓展城乡环境整治成果。规划建设交通产业园,全面解决国道周边洗车摊点“脏乱差”问题。用铁的手腕坚决整治土地领域、建设领域、生态环境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坚持“零容忍”,确保“零新增”。

  (五)全面加强“两区”建设,着力厚植绿色生态发展优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高质量建设“首都两区”。一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力做好冬奥赛事期间空气环境质量保障,集中打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臭氧污染防治、油路车治理、面源整治、重点时段污染物精准管控攻坚战,抓好散煤治理等难点问题,加快推动2个砖瓦窑炉烟气深度治理项目,有效整治扬尘污染,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是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完成东堡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确保全县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抓好县城、东城、化稍营3个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谋划揣骨疃、东井集污水处理厂项目,促进县域水环境持续改善。三是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污染地块安全利用、风险防控和土壤修复,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重点排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自行检测,大力推进矿山综合治理,推动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四是坚决打好绿地保卫战。高标准推进造林绿化,继续打造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精品工程,进一步提升全县绿化水平。健全防火和管护体系,巩固扩大生态林木冠名认养活动成果,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六)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以“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践行“我是阳原形象,我是营商环境”行动,深化人大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扎实推动工程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完成市民中心“工改”专区〔22〕建设,实现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行“模拟审批”,持续优化审批流程,确保实现社会投资产业类、政府投资类、房地产开发类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不超过80天、90天、120天,切实提高审批效率。推行审批服务部门承诺制,建强帮办队伍,完善帮办流程,以“店小二”式精准服务,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米”。二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结合,建立集科技、工信、商务、人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中心,鼓励本土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省级创新平台1–2家。三是盘活县域资源资产。有效盘活现有闲置厂房、闲置学校房屋、建设用地、矿山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地块开发利用,探索启动临街商铺置换拆迁,有效盘活棚改资金。大力推动土地整治,年内完成河北高速集团5000亩土地整治等2个占补平衡项目和5个增减挂钩项目,为全县发展积蓄后劲。做优做强国有平台公司,分领域承担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整合盘活政府投资类优质资源资产,实行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实现资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30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