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在石家庄市裕华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裕华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 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最为艰难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为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挺过了艰难时刻,完成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是经济增速稳中向好。坚持争先进位、加强运行调度。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0亿元,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52亿元,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9亿元,增长11.7%;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5亿元,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7.2亿元,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1406元,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6亿元,可比增长8.5%。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招商引资。全区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86个,总投资699.9亿元。列入省、市重点项目16项,总投资12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1亿元,预计完成投资53.9亿元,投资完成率137.9%。凯悦酒店等34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谋划了国际汽车产业园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对接了张江生物等知名企业140余家,推进了浙商银行等10余家总部经济落地,全年共签约项目165个,拟引资450.5亿元,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产业基础继续壮大。坚持优化结构、推动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0.01:8.19:91.8,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90%。主导产业持续做强,科创、文旅、金融、环保等四大产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传统产业持续做优,欢乐汇、和悦汇等特色街区完成提档升级,批零住餐企业实现增加值9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9%。新兴产业持续做大,中商云搜、寰球国际等知名电商入驻我区。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5家、科技创新平台17家,3家企业获评市科技创新团队,连续五年在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测评中被评为A类。
四是城区面貌蝶变升级。坚持增强功能、提升形象品质。认真落实“6+1”专项行动,新增可开发土地2334亩,为发展预留了空间。深入实施城市更新,高铁商务区建设全速推进,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改造取得积极进展,方村、东京北等5个城中村顺利完成拆迁。交通路网更加便捷,107国道综合整治顺利完成,塔北路、仙台街等12条道路建成通车。城区管理全面加强,完成电动自行车上牌26万余辆,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90余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4个、老旧管网18.7公里,新建、改造公厕57座,10条小街小巷完成整治提升,中冶片区被评为全省美丽街区,育才街被评为全省精品街道,小马北路获评河北省城市改造提升工程范例。新建公园游园7个、便民市场4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7个,新增停车位5351个,新增绿地25.1万平方米,市容环境综合考评实现“二十连冠”。
五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源头治理。26家涉VOCs企业全部完成微负压改造,1593家餐饮单位纳入餐饮油烟监管平台,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深入开展扬尘治理,1766辆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备案,新能源渣土车使用率大幅提升,道路保洁实现“水洗机扫、以克论净”。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6,PM10平均浓度80微克/m3,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市首位;优良天数232天,重污染天数减少6天,为省会空气质量稳定“退后十”做出了裕华贡献。污染地块监管持续加强,土壤环境总体安全。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水质监测断面稳定达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持续深化,关停自备井73眼,圆满完成全年任务。
六是疫情处置有序有力。坚持科学精准、全力防控疫情。因时因势落实调整防控策略,严格执行防控方案和二十条及新十条措施,全力以赴、全员出战,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对三年来最严峻、最复杂、最艰巨的疫情冲击,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持配合,全区上下、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公安干警、志愿者和各类城市运行保障人员不畏严寒、冲锋在前,日夜坚守、连续奋战,无论多难都没有动摇,无论多苦都没有退缩,无论多累都没有抱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七是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坚持为民初心、保障改善民生。高标准完成省市区民生工程、惠民实事,全年民生支出28.1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81.6%。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就业1.36万人,新增医保参保2.3万人,10万余老年人基础信息台账进一步完善,106个社区日间照料站点实现信息化建设全覆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公开招聘教师362名,40中新校区改建工程有序推进,5所“公参民”学校顺利完成转公任务,4所长期未配建的教育设施实现开工,接收开办中学1所、公立幼儿园1所,增加学位1620个,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卫生水平持续提升,新创建社区医院1所,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医养结合试点,4家婴幼儿托育机构被省市评为五星级试点。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全省首家“漂流书屋”,新建球类运动场地28块、健身路径80条,群众家门口的运动圈初步形成。社会治理持续推进,5个烂尾楼项目全部按时交付,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成效明显,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