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狠抓重大工程建设,全力展现副中心发展新形象。深入落实《国务院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任务、项目、政策三个清单加快落地。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专班机制,实行项目“双主责”“双管家”“双清单”服务模式。坚持高位统筹、挂图作战、持续发力,保持千亿以上投资规模,推动重点项目展现新节点、露出新面貌。统筹时序安排,批次推进15宗78公顷经营性用地供应,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快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确保运河商务区完工440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及周边区域开发,实现张家湾车辆段开工,加快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通马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启动张家湾古镇建设。加快推进绿心三大公共建筑、通州堰分洪体系、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地铁6号线、M101线工程建设。
二是狠抓招商体制机制完善,加快项目引进落地。建立完善“四个一”招商工作机制,确保每个重点产业都有一个区领导联系、一套工作班子、一支招商队伍、一个决策咨询机构。搭建“经济大脑”,健全副中心产业发展评估机制。大力推动中心城区央、市属国企以及文化、创新等优质资源向副中心转移发展,开工建设首旅集团总部、华夏银行总部、北建院总部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招商项目数字化管理系统,瞄准头部企业精准招商;实施“链长制”管理,着眼产业链条统筹招商;建立产业可利用空间地图,抓住落地环节高效招商;推进基层财政体制改革,激励街乡齐抓共管合力招商。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空间,加强集体建设用地产业化利用,盘活闲置楼宇等空间资源。进一步做优企业服务,对重点项目推行“全程代办”,推动政务服务“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大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三是狠抓“五子”联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承接环球影城外溢资源,推动周边酒店升级改造和精品酒店建设,加快奥特莱斯和免税店布局建设,培育发展夜经济、首店经济,打造更多高品质商圈和网红打卡地,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两区”建设,探索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等政策在副中心先行先试,力争形成一批有突破、能落地、出实效的制度创新成果,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加快打造现代化财富管理集聚区,设立通州区产业母基金,吸引北京绿色低碳科创接力基金(S基金)等机构落地,大力引进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证券资管等金融供给侧改革增量资源。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建立健全“城市建设—应用场景释放—项目招商集聚—产业生态优化”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积极推进有条件企业上市,力争培育出2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重点引入城市科技、网络安全、数字设计等高科技企业,支持驻区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业务,围绕餐饮、娱乐、休闲、信贷等多维场景打造数字人民币使用新体验。
四是狠抓新老共荣、城乡统筹,推动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新开工1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实现一批工程完工。引入“首开模式”,加快家园中心建设,丰富老城空间形态。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推动医疗、教育、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落点落图,进一步加快老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提质升级。接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高标准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庄创建。推进农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完成种业园区规划设计,引进一批重点战略合作企业。加快于家务生鲜农产品直供中心和台湖、宋庄、张家湾等地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布局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切实发挥乡镇联营公司作用,拓宽集体产业用地用途,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土地复耕、闲置农业设施及撂荒土地整治,引导土地集中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完成40个村供水管线改造,提升165个村饮用水水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五是狠抓民生服务提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保持无证培训机构动态清零。加快北京二中通州校区改建等工程进度,积极推进文旅区中小学、潞苑中学等项目建设。推动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区医疗中心、区疾控中心、区精神病医院等项目实施。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大力推动大运河5A级景区创建,实施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修缮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1.5万人以上。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新增家庭养老床位300张,扩大“一键呼”等助老设备覆盖范围。积极推进撤村建居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严格规范房地产秩序,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6600套。集中攻坚消防安全隐患整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狠抓综合整治提升,不断提高城乡治理能力。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维,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聚焦民生、产业等7大领域实施14项标杆示范工程,发布和建设一批应用场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玉桥西路、翠屏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加快文旅区西区公交中心站等配套场站建设,实现城乡公交纳入市公交系统统一运营管理。启动创意园等3处输变电工程,推动行政办公区热力管网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再生能源发电厂二期、有机质综合处理站施工。启动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设3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20公顷,创建10个“无违建”镇,力争实现“基本无违法建设区”目标。建立健全“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基层治理体系。聚焦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抓好两个“关键小事”。推动“接诉即办”数字化转型,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各类网格,下沉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等各种资源,做到精准施策、“未诉先办”。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