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新郑市科技创新“十四五”专项规划

  ——创新投入持续增长。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 2% 以上,财政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加。

  ——创新平台更加夯实。郑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达到70家,新增郑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0家。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450家,新型研发机构达到5个。

  ——创新人才队伍力量增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达到70名。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5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提质

  1.加快临空产业创新高地建设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促进应用创新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航空港区形成错位和协同,进而打造全国一流中小城市。不断壮大主导产业支撑转型升级、培育强企名企引领转型升级、做强园区平台承载转型升级,以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完善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用“支撑、引领、承载”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创新示范区建设。

  2.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点”建设

  引导全市优质创新资源、创新项目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点”建设规划,重点支持“好想你”、“中原工学院”等第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点”创新载体建设,加快优化创新载体体系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市创新发展。

  (二)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3.建设多元化“双创”平台。加快构建高质量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承接各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我市境内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为大学生创业者打造优质栖息地。继续推进创新创业综合体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力提升,打造“双创”升级版。引进一批知名创业平台在我市建立分支机构,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搭建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众创空间。

  4.加快各类研发平台建设。依托我市高校资源,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采用自建或联合共建等方式,搭建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着力推进我市重点科创平台和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建设。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支持其在新郑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建设市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批面向全国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

  (三)推进创新能力提升

  5.加快科技企业梯次发展。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雏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瞪羚企业、科技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健全培育制度。通过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补助、高新技术企业配套等政策,鼓励企业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投入,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6.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及“五彩”人才计划,全面落实对高层次人才的科研、项目实施等各类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创新创业领军型团队,通过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从个体到团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鼓励和引导驻新郑高校与我市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形成以项目留住人才、以人才支撑项目的良好生态。充分发挥省、市科技特派员的指导带动作用,壮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伍,丰富科技特派员服务形式。

  7.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财政投入导向作用,优化全市科技资源配置,重点支持与国家、省、郑州市重大战略和发展方向结合紧密、研发投入和对经济贡献大的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发展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计划项目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各类项目申报主体研发投入情况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前置条件,优先支持研发投入较高的申报主体。建立R&D正向激励机制,探索实行企业研发增量奖补、特别奖补等政策。

  8.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鼓励新郑市内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市场化、机制灵活的技术转移专业机构,实现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通过校地、校企合作的方式,持续开展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实际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与发布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信息对接。探索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鼓励市内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产业转移研究院,共同破解共性技术难题。

  (四)推进创新环境优化

  9.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创业全链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支撑体系,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落实科技金融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作用,重点通过阶段性参股社会化基金和跟进投资优秀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方式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10.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大力弘扬科技创新文化,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办好科技活动周、科技月等科普活动。鼓励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通过招投标形式引进专业化、高层次运营商及运营团队,定期对创新创业载体进行运营考核。支持创新创业载体举办或承办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我市载体和创客参加上三级创新创业大赛。整合我市高校、科技企业、创新创业载体、研发中心等各类优质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需求信息和驻新郑高校、载体“双创”成果,不定期召开信息共享发布会、成果联姻转化洽谈会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5/295.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