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襄阳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更完备、更高质量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加速构建,教育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引领与服务襄阳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努力打造中西部教育改革发展引领示范区和区域性教育中心城市,为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汉江流域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建成汉江流域和省域基础教育强市。实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全市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面大幅增加,基本建成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协调、特色、多样发展,建成满足适龄人口就学、升学、就业要求的高质量高中阶段教育。

  ——建成国家产教融合型示范城市。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推动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打造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有机衔接,建成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

  ——构建引领支撑襄阳及“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板块和教育体系。加快扩充高等教育资源,支持高校扩大现有办学规模,增强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办学质量,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增强服务地方创新发展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再引进1-2所优质高校来襄办学。到2025年,高校数量和优质高校分支教育机构达到8所左右,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达到10万人,建成与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

  ——建设湖北省和汉江流域全民终身学习示范区。健全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完善多层级全民终身学习资源体系,建成服务区域各类人群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提供多样化终身教育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率先建成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

  表1 襄阳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十四五”主要指标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建设,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课程作用,着力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坚持有机融入,推动知行统一,强化课程思政和学科渗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课堂内外相结合,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突出德育实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智育创新,鼓励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创新。配齐配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和美育教师,完善体育和美育教学设施,开齐开足体育课和美育课。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每位学生熟练掌握至少1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落实生命健康教育,健全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中小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达到95%。开展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和示范校、特色校创建活动,引导每位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加强劳动实践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推动中小学全面开展劳动教育。积极引导职业学校利用资源优势,联合中小学开设劳动必修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全市建成10个以上省、市两级示范性劳动教育基地和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区。

  (二)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提供充足、优质、公益、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学位资源,建成布局合理、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幼儿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以县(市、区)、开发区为单位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新改扩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和规模。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向村(社区)延伸布点。落实城市住宅区配建并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政策,优化资源布局。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普通幼儿园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办特殊教育幼儿园或幼儿班。

  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质量。开展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办园水平。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专项行动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推进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坚决纠正和预防“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三)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行动计划,健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机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要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同步规划、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加强县城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消除大校额、大班额。

  推进办学模式改革,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优化城乡师资均衡配备,促进优质师资和名校长在城乡、校际间合理流动,提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落实“双减”任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健全学校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监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多样特色化发展

  进一步扩大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总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

  规划实施一批普通高中新改扩建项目,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形成布局合理、学位充足、能够满足适龄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的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供给格局。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渡峰工程和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普通高中向县城聚集,助力乡村振兴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加强校际交流协作,建立不同类型学校集群,推动区域内高中学校协同发展,使优质普通高中比例达到80%以上。稳步推动职普融通,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立交桥”,逐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推动落实《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实现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全覆盖,引导学校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要求,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统筹推进高中课程设置、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等工作,完善学生发展评价办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五)推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发展

  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提升特殊教育保障能力。到2025年,建成高质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

  以襄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基础,推进市级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并向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延伸;县(市)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延伸。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残疾学龄人口应随尽随、应上尽上、应送应送,入学率达到97%;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推进市、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学校资源教室建设。落实“一生一案”要求,推进“教育教学+康复”,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2.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