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根据省三调办相关要求,2018年11月,我区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相关工作。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三调”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制作调查底图,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创新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全流程严格实行质量管控,历时3年,先后200余人参与调查,汇集了36960个调查图斑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区国土利用状况。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全区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一)耕地总面积24549.15公顷(368237.25亩)。其中,水浇地13684.56公顷(205268.40亩),占55.74%;旱地10864.59公顷(162968.85亩),占44.26%。耕地是我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类,除山区外分布都比较均匀。我区耕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为主。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6284.00公顷(244260.00亩),占全区耕地的66.33%;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944.18公顷(59162.70亩),占全区耕地的16.07%;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3924.32公顷(58864.80亩),占全区耕地的15.98%;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25.95公顷(4889.25亩),占全区耕地的1.33%;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70.70公顷(1060.50亩),占全区耕地的0.29%。

  (二)园地总面积3774.81公顷(56622.15亩)。其中,果园3583.12公顷(53746.80亩),占94.92%;其他园地191.69公顷(2875.35亩),占5.08%。果园以种植葡萄、苹果、梨等经济作物为主。全区园地主要分布在北部邙岭和南部坡地及缑氏镇、顾县等镇。

  (三)林地总面积17422.14公顷(261332.10亩)。其中,乔木林地3295.44公顷(49431.60亩),占18.92%;竹林地1.21公顷(18.15亩),占0.01%;灌木林地401.47公顷(6022.05亩),占2.30%;其他林地13724.02公顷(205860.30亩),占78.77%。我区近年来按照“三区三带”布局,在南部山区打造生态林带,在中部平原区打造林果带,在北部邙岭区打造花卉苗木带;南山北岭生态屏障初步建成。

  (四)草地总面积2243.82公顷(33657.30亩)。全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大口镇、府店镇、缑氏镇以及北部的山化镇、邙岭镇。其利用类型为荒草地。

  (五)湿地总面积206.07公顷(3091.05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我区全部为内陆滩涂。全区湿地主要分布在伊、洛河两岸。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13568.22公顷(203523.30亩)。其中,城市用地2277.46公顷(34161.90亩),占16.78%;建制镇1565.20公顷(23478.00亩),占11.54%;村庄8700.92公顷(130513.80亩),占64.13%;采矿用地832.33公顷(12484.95亩),占6.1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92.31公顷(2884.65亩),占1.42%。全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分布与人口增长基本成正比。

  (七)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1739.84公顷(26097.60亩)。其中,铁路用地172.60公顷(2589.00亩),占9.92%;公路用地1049.10公顷(15736.50亩),占60.30%;农村道路508.71公顷(7630.65亩),占29.24%;机场用地9.29公顷(139.35亩),占0.53%;管道运输用地0.14公顷(2.10亩),占0.01%。我区交通便利,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县乡公路相连的公路网络。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1508.60公顷(22629.00亩)。其中,河流水面916.58公顷(13748.70亩),占60.76%;水库水面124.37公顷(1865.55亩),占8.24%;坑塘水面81.82公顷(1227.30亩),占5.42%;沟渠154.58公顷(2318.70亩),占10.25%;水工建筑用地231.25公顷(3468.75亩),占15.33%。我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伊洛河两岸、库区和灌区沿线。

  “三调”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综合考虑我区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尤其是成为洛阳城市区后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qtgb/huazhong/107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