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洛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加速演化,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中大市场、大枢纽、大通道的地位更为凸显,洛阳不断加快副中心、都市圈建设步伐,战略叠加效应、政策集成效应、发展协同效应将持续释放,我县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特色产业、资源能源、历史文化等基础优势不断凸显,在迎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面临的新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有:一是新发展阶段带来新机遇。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美生态、健康有机、厚重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愈加强烈,有利于洛宁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当好洛阳副中心城市的“大氧吧”和“后花园”。二是新发展格局带来新机遇。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更加强调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洛宁优质产品进入全国流通市场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三是新发展战略带来新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洛阳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市委明确提出“推动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在产业承接、交通互联、生态共建等方面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为我县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面融入提供重大历史机遇。四是新发展动力带来新机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基建、新投资、新消费的经济发展机遇,以网红经济、直播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和新消费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利于洛宁蓄积新优势、谋划新项目、形成新引擎。五是新发展基础带来新机遇。洛宁过去几年以超前思维谋划长远,以超常举措推动工作,以超强力度抓好落实,干成了一大批打基础、谋长远、补短板、强弱项的大事要事,高质量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全县上下凝聚起实干兴宁、奋勇争先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十四五”乘势而上开启洛宁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面临的新挑战和突出矛盾主要有一是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通过贸易链、产业链、就业链向各地区传导,洛宁参与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二是疫情前期冲击与后续影响并存,境外疫情输入、境内疫情反弹风险持续存在,生产活动和经济社会循环还未完全修复,消费、投资、出口受到较大制约,我县新兴产业培育缓慢,应对经济长周期下行带来的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任务繁重艰巨。三是区域之间竞争愈加激烈,相邻地区竞相发展、相互赶超的竞争格局趋于强化,对资源、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与市内其它组团县相比,洛宁区位优势和基础相对薄弱,城市竞争力、对发展要素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洛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县发展正处于调整转型的攻坚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战略叠加的机遇期、风险挑战的交织期,呈现“四期碰头”的鲜明特征。我们要认清新变化、立足新阶段、落实新理念,牢牢把握发展的“时”与“势”,在国家、省、市的大格局大战略中找准方位、谋势蓄势、体现作为,坚定不移走开放引领、创新突破之路,走融城入圈、深化改革之路,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之路,推动实力洛宁建设行稳致远,努力在加快建设副中心、都市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中奋勇争先!

 第二章  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的要求,对新时代洛宁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作出如下部署安排。

第一节  二〇三五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全县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四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建成“三个强县、两个示范、一个家园”,建成全省最美现代化县域。
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强县。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大发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化、良种化水平达到新高度,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品一标”规模全省领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程度持续提高,工农互促良性循环,以现代农业为牵引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全省领先,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融合发展强县跨越。
文化强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教育、体育等产业实现大繁荣大发展,以洛书文化为核心的“三源”文化魅力全面彰显,成功申报“中国仓颉文化之乡”,打造“洛书”文化地标城市,使洛宁成为全国展示河洛文化的重要窗口。
旅游强县。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县域内全景迎客、全时留客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更趋完善,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省乡村振兴中做示范。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实现全面振兴,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趋优化,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和发展内生动力更趋完善,乡村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基本实现,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做示范。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洛宁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山水秀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服务便捷的生态宜居之城基本建成。
幸福美好家园。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建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教育质量进入全省前列,健康洛宁、法治洛宁、平安洛宁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节  “十四五”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必须紧紧围绕建设更高质量“实力洛宁”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两区一城一基地”总体定位,坚持“开放引领、融城入圈、绿色发展”,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洛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坚持“开放引领、融城入圈、绿色发展”,加快打造产业升级版,着力打好河洛文化牌,巩固提升生态涵养区,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推动“实力洛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现代化洛宁建设辉煌出彩绚丽篇章。
二、发展原则
贯彻落实以上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全县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于自觉、自愿中融入发展大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转变发展方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统一起来,并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深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优化。积极融入洛阳都市圈建设,持续深化“9+2”工作布局,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布局生态涵养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真抓实干。树立“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宁”工作导向,大力弘扬“忠勤厚正、创新共赢”的洛宁精神、“不怕牺牲、攻坚克难”的脱贫精神、“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抗疫精神,着力提升“会抓”本领,锤炼“真抓”作风,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抓好场域载体“强磁场”,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功能定位
“十四五”时期,洛宁的总体定位为“两区一城一基地”:
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树立全区域、全要素、全链条的发展理念,整合青山绿水、人文底蕴、生态农业等发展优势,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主线、创意为动力,推进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民好客、全业留客,力争成为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
洛阳都市圈重要生态涵养区。牢固树立生态理念,以洛河及涧河生态保护治理为引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厚植生态优势,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努力让山更绿、水更清、林更茂、生态更秀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筑好洛阳都市圈生态涵养区重要屏障。
山水生态和谐幸福城。坚持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发展理念,推动青山绿水和城镇布局结合、河洛文脉与现代生活相融、繁荣经济与社会建设同行,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好中心城区,注重建设品质和形象;加快3个中心镇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带动各乡镇走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之路,形成多点开花、百花争艳的生动发展局面;建好美丽乡村,让洛宁丰厚的人文底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彰显,确保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中原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提高绿色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为重点,以增强绿色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改造提档,推动绿色有机农业扩量提质,促进文旅产业水平提升,壮大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构建一批绿色产业链条,开展一批绿色技术创新,建立一批绿色发展制度,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培育形成“322”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即做大做强特色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3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健康养生2大新兴产业,做优做精现代农业、名优家居2大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全省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的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四、发展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我县发展基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全方位开放为引领、以壮大特色产业为基础、以绿色生态为品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两高三优四提升”奋斗目标,基本建成产业强盛、文化繁荣、城乡贯通、环境优美、更高质量的“实力洛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建设良好开局。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突出高质量发展,在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的前期下,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9亿元,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持续提升。
——财政民生支出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每年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比例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15分钟“阅读圈”“养老圈”“健身圈”“就医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更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县域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场域载体更优。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场域环境构建取得重大进展,“一区五园”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公平竞争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开放平台更加完善,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数量显著增加,招才引智和创业创新社会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活力更强。
——营商环境更优。“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涉企服务效率和服务便利度大幅提升,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更趋完善,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全县营商环境水平保持全市第一梯队,力争全省先进。
——发展竞争力大幅提升。现代开放体系全面构建,开放效应持续放大,龙头企业数量和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群规模和效益持续提升,产业特色更加明晰,产业支撑更加有力,经济发展质量更优,在全省有一定引领作用的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特色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新能源产值突破50亿元,健康养生、名优家居产值突破30亿元。
——城镇承载力大幅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发达的水利体系初步形成,贯通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县城在城镇化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心镇、特色镇的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到2025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树立“大文化”理念,将文化发展与教育、体育、旅游、营商环境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等一体谋划、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洛宁精神”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成都市圈教育强县、中原教育名县,承办一批国家乃至国际级专项体育赛事。文化传承体系全面构建,突出洛书、仰韶、龙山文化遗址、传统村落、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三源”文化、“中国书法之乡”等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创建中国仓颉文化之乡、洛书文化地标城市。
——社会凝聚力大幅提升。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显著提升,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和农村“六村共建”三级联创取得显著成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专栏2-1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20年基数 2025年目标 五年年均
增长或累计
指标
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208 330 >8.5 预期性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3 19 7.9 预期性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39 50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 预期性
5 进出口总额(亿元) 4.7 10 预期性
6 利用县外境内资金(亿元) [238.7] [500] 12 预期性
7 利用外资(亿美元) [5.08] [8.2] 12  
8 旅游总收入(亿元) 10.42 20 15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9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1 2 预期性
10 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30 45  
11 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数量(个) 8 20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
预期性
13 城镇
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6] [2.6]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预期性
14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07 4.0 预期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42 4.8
1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78 94  
1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9.82 >98.0 预期性
17 人均预期寿命(岁) [1.1] 预期性
四、绿色生态
1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幅(%) [40]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1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27.2*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2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21 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88.5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22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按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23 森林覆盖率(%) 53.7 56 约束性
五、安全保障
24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5 5 预期性
25 有机农业基地面积(万亩) 2.9 5 预期性
注:1.2020基数为初步预计数,*为2019年数。2. [ ]为五年累计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zhong/2022-05-05/306.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