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古道 璜尖乡、源芳乡 王家棚村—仰山古寺
平鼻岭古道 汪村镇 田里村—平鼻岭
甘岭古道 鹤城乡 鄣源—回源
浙岭古道 板桥乡 樟前村—岭脚村
第三节 “新安驿”驿站建设工程
(一)建设依据
1.驿站建设是休宁县构建旅游新格局的主要路径。休宁的旅游资源众多,但是单个旅游资源点吸引力度不大,整体来看缺少亮点,要想从众多区县中脱颖而出,可以利用驿站打响“新安驿”品牌。创建驿站一方面可以变休宁“通道地位”的劣势为优势,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县域联动发展,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
2.休宁县具有打造驿站体系的基础条件。休宁县作为皖浙赣三省的重要枢纽,高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为驿站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休宁县的旅游资源众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A级景区9个,国家传统村落33处,为驿站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休宁县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为驿站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基础。
(二)建设内容
1.树立驿站品牌。确定“新安驿”为休宁驿站品牌,“新安驿”既反映了休宁是新安江的源头又表达出前往休宁旅游可以带来“心安逸”的体验。加强“新安驿”品牌营销,形成休宁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
2.完善驿站功能。根据驿站布局的实际情况提供差异性的功能服务,独立服务型驿站提供基础旅游服务,满足游客停车、自行车租赁、加油加气、充电、零购、公厕、导览、咨询等基本旅游需求;乡村依附型驿站除提供基础性服务外,完善餐饮、住宿等旅游综合服务功能;重点项目依附型驿站在提供基础性服务和要素性服务基础上,因地制宜提供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综合性旅游服务功能。
专栏6-3 “新安驿”选址意向分布表
驿站分类 驿站选址
独立服务型驿站 结合21个乡镇集镇区的相关功能空间进行选址建设
结合百佳摄影点进行选址建设
结合相关村落的水口园林进行建设
结合重要的交通节点进行建设
结合休宁县集散体系因地制宜进行建设
结合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建设
依附型
驿站 乡村依附型驿站 结合33个传统村落、美好乡村示范点、乡村福地进行选址建设
重点项目依附型驿站 结合新安源生态旅游度假区、月潭湖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进行建设
1.合理选址驿站。驿站建设以“总体控制、分区落实、特色鲜明、灵活调整”为布局思路,以满足全域的公共交通和旅游活动的总体需求入手,合理进行选址。
2.统一驿站风格。驿站的建筑外观应突出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统一驿站标识标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美观、协调;建设服务系统应该方便游览观光,为游客提供畅通、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条件。
第四节 旅游发展能力提升工程
(一)建设依据
1.旅游发展能力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全域旅游发展是一种供给侧旅游发展“路子”,考验一个地方旅游发展主体的发展能力。因此加强旅游发展能力是促进文旅体发展的关键。
2.休宁旅游发展能力有待提升。据调研,休宁整体对旅游发展的认知不够全面和系统,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和旅游发展治理能力有待完善和加强,品牌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仍需不断推进。
(二)建设内容
1.认知能力提升工程。休宁应通过举办各类各层次的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对全县涉及文旅体的各级各类的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文旅体发展理念、知识和相关技能等的培训,以提升其认知能力。
2.投融资能力提升工程。争取外部大型战略投资商。通过争取外部大型战略投资商,打造精品景区,提高休宁整体旅游档次。争取相关平台战略资金。争取乡村振兴平台、农业、水利和文化等方面的资金,为休宁旅游发展助力。成立县一级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打造集旅游项目招商、企业融资、股权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通过入股、贷款等方式来增强融资能力。
3.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外引、内育。通过引进一批旅游营销策划、旅游信息化等重点领域的旅游精英、返乡大学生和非遗传承人等,培育一批乡镇旅游分管干部、乡村旅游带头人等,壮大休宁旅游人才队伍。激励、管理。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和管理方案,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组建智库。邀请文旅体相关专家成立专家人才库(智库),针对休宁文旅体发展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发展措施,为休宁文旅体发展建言献策。
4.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完善治理体系。通过简政放权放宽休宁旅游市场准入限制;加强对大型旅游集团公司的引导和调控力度;提升旅游政务服务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健全治理机制。推进休宁旅游综合执法局的建立,加强旅游综合执法;为游客反馈意见提供平台和渠道,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大力宣传贯彻《安徽省旅游条例》,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治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休宁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初步形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机制。
5.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红线意识,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加强对相关旅游项目的环评,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休宁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文化进行宣传,提升全民文化保护意识。加强重点品牌保护,加大对休宁县文旅体重点品牌(菊花、茶叶、茶干和泉水鱼等)的保护力度,并对没有商标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同时避免各个品牌的过度产业化,保持其原汁原味。
专栏6-4 认知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对象 培训方式 培训内容 时间要求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 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班、班子领导集体学习、外出学习考察 文化旅游发展新形势、新理念、新思维 中心组理论学习每月一次;班子领导集体学习每年不少于两次;外出学习考察每年不少于一次。
县直各部门领导、乡镇主要领导 专题培训班、外出学习考察、挂职交流 文化旅游发展新形势、新理念、新思维 专题培训班每季度一次;外出学习考察每年不少于两次。
文旅体局工作人员、各乡镇文旅体分管领导 专题培训班、外出学习考察 文化旅游发展新形势、新理念、新思维 专题培训班每月一次;外出学习考察每年不少于四次。
其他文旅体从业人员 专题培训班、外出交流学习 文化旅游发展新理念及相关技能 专题培训班每月两次;外出交流学习每月一次。
第五节 文旅融合示范工程
(一)建设依据
1.休宁具备文旅融合的良好基础。休宁县拥有33个中国传统村落,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0个,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休宁县的文旅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深化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通过文旅融合示范工程可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十三五”期间先后完成了14个重点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并且通过对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可以打造出创意性的旅游项目从而更好的规划和利用文化资源。
3.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齐云山复古游齐云、岭南景区、魔宿厢居、博物馆综合馆等研学演艺、民宿客栈新业态相继建成,丰富了全县文化旅游产品类型。目前,全县A级景区9家,省级优秀旅游乡镇7家,省星级农家乐67家,农家乐经营户近700家。这些文化旅游业态的出现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典范与标杆,引领更多的文旅融合项目。
(二)建设内容
1.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精心筛选具有文化特色的古街、街区,对其进行提升打造,结合街区仿古风貌特色,发展老字号、非遗等特色餐饮品牌、特产品牌,打造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基础设施完备、街区管理规范、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街区。
2.办好一批特色文化节庆。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产业化发展”的节庆开发模式,根据地方传统文化和节庆资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采取引进民俗活动、美食节、文化研讨会等方式来开展节庆活动。
3.打造提升一批博物馆。对已有博物馆的设施、陈列进行改造,加大对博物馆的宣传推介力度,推进博物馆文旅融合发展,同时需要对休宁的文化资源深挖,建设一批定位明确、主题突出、藏品丰富、陈展新颖的特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