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丰台旅游住宿业品质提升项目
调整优化存量资源,严控市场准入,实施社会旅馆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限额以上住宿业规模得到持续扩大。
2.提升旅游行业质量和能级
促进行业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对标市民游客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持续深化景区“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鼓励景区引进和完善旅游功能性项目。支持区文旅集团采取市场化手段有效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带动区内旅游业规模化、集团化运营。支持具有资金、产品和品牌优势知名的大型文旅企业参与区内文旅项目建设,促进行业规模得到壮大,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重点项目:提升旅游行业质量及能级项目
促进景区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深化“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完成20座旅游厕所、3个游客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任务;优化景区产业链,提升景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推进智慧文旅建设
充实完善全区文化旅游信息电子地图,实现在全区图书总、分馆、主要旅游场所、咨询站点旅游信息互动终端设置。支持景区提供智能旅游服务,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约、信息推送等功能。提升行业智慧化管理。推进景区可视化管理,充分利用实时热点地图和智能监测客流量系统,有效控制景区承载量。完善旅游行业监管体系,整合各类基础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安全应急与管理系统平台,推行智慧化监管标准。运用5G互动直播、VR/AR交互娱乐等信息技术,引进一批体验感较强的“云旅游”“云展览”“云演出”项目,培育线上文化娱乐消费业态。
重点项目:丰台智慧文旅建设项目
升级完善丰台文旅电子地图;实现全区图书总、分馆、主要旅游场所、咨询站点旅游信息互动终端设置全覆盖;开发建设文旅安全应急与管理系统平台;培育线上文旅消费业态;支持景区开展智慧旅游服务建设。
4.培育文旅融合消费业态
积极组织区内文旅企业参评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体验基地、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北京市文旅科普体验资源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展现区域文旅特色,培育融合型新消费业态,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提升消费潜力。
推动二七厂1897科创城、永乐文智园等北京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试点项目,推进南中轴文化科技园、花乡青旅科创园等区域转型升级项目,拓展文化功能,打造集展示、体验、娱乐等复合功能的首都休闲旅游街区,成为文化和旅游服务融合发展的新示范。支持开发蕴含传统京味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的旅游文创商品,鼓励和引导在核心商圈、交通枢纽等休闲场所设置游客体验与文创产品展售区。以“探·非遗、品·文化、购·文创”为主题,支持有条件的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文创园区拓展多功能消费空间,布局实体书店、小众书坊、音乐体验馆、小剧场,打造沉浸式文商旅融合消费业态。
重点项目:培育文旅融合消费业态项目
二七厂1897科创城(二期);永乐文智园;南中轴文化科技园;花乡青旅科创园。
5.构建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体系
持续打造“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卢沟晓月中秋文化活动”等重点品牌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培育区域古都文化旅游新亮点。办好中国戏曲文化周,成为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的生花妙笔,作为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有力抓手,以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创新精神和更有活力魅力,拓展文化周运作机制,保持高品质艺术水准,扩大多元化参与程度,加大市场化运营推广,让高雅的戏曲艺术走出神圣的殿堂、走入无限的大众,打造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首都范本,提升国家级戏曲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供新动力。
鼓励特色节庆活动发展。持续培育花卉大观园艺菊展、世界公园环球世界风、欢乐水魔方嬉水乐园海啸节、南宫旅游景区温泉养生节等具有地域特色,以及示范性和代表性的品牌旅游节庆活动,通过系列节庆活动的不断举办、打造、提升,形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区域节庆活动品牌体系。
重点项目:构建节庆活动体系项目
中国戏曲文化周成为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首都范本;“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卢沟晓月中秋文化活动”。
6.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去处,引导休闲旅游消费体验。培育文化夜市,引导企业持续打造和推出 “环球风情消夏夜”、“仲夏狂欢夜”、“国潮夜游节”、“新春、元宵节灯会”等夜赏丰台活动,鼓励景区景点和具备条件的文化机构设施根据公众需求延长夜间开放时间,释放消费潜能,满足多元化的休闲旅游消费需求。
充分调动景区、文化机构、消费者等多方积极性,围绕消费节点,开展“踏青、消夏、赏秋、冬游、过大年” 文旅宣传推广,创新和丰富游览内容,推出自驾、亲子、休闲、观光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满足市场供给和需求,促进区域文化旅游消费。
重点项目:释放文旅消费潜力项目
丰台区四季旅游宣传推广项目;开发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五) 提升行业治理能力,融入区域协同发展
稳步提升文化和旅游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对接“平安北京”“平安丰台”建设,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大力推进平安文旅建设工作,创新监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公平、公正、诚信、守法的经营环境,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市场环境,打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提升文旅品牌区域影响力与国际影响力,保证区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