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黑龙江)嫩江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高标准开展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工作的首位,纳入教师教育课程全体系,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通过选树典型为导向,丰富活动为载体,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行动,高态势筑牢师德底线。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2018年开始每年拿出400万元匹配绩效工资。打造理念先进的教育管理队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每年交流校长、教师均达到10%以上。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基地作用,开展“国培计划(2016)”项目,全面启动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名师送课190节,送教行程5756.8公里,邀聘专家讲座39人次,评课议课集体备课1056节,参训率达100%,合格率为100%,圆满地完成了两个周期的全部活动,为嫩江教育发展增强了前进的动力。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开展了线上开课前培训,同时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在线全员培训,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六)教育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嫩江市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选树先进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落实黑龙江省“特岗”教师计划、千名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计划。坚持把更多的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以投入为保障提升教育装备水平,保证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保障了教学点的正常运转,保障了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实施学校装备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施设备改善工程,“三通两平台”设备等,政府投入资金1167.69万元。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职业高中共计42个单位均已光纤接入互联网,100%实现了“校校通”。全市各学校及幼儿园的所有教学班及功能室共计安装了945套班班通设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所有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其中100M(兆)以上带宽接入比例达到100%,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比例达到100%,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改善提高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实施薄弱环节提升等工程,投资超2亿元,改扩建面积49373平方米,塑胶运动场地面积16164平方米。

  总体来看,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我市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新阶段。但也存在着教育综合改革不深入,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人才外流、结构不合理、公办幼儿园不足、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高中阶段存在发展瓶颈等问题。

  二、规划目标

  “十四五”时期,突出嫩江特色,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加强教研科研指导引领,聚焦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健全管理责任体系、质量标准体系、专业队伍体系和评价监测体系,推动义务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动嫩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嫩江市情,优先发展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以教育发展促进嫩江跨越发展全面振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嫩江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嫩江市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2%以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优质均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巩固在96%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育新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九个坚持”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坚持“五育并举”,完善落实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们的传统节日”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拓宽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严格落实国家颁布的各学段课程方案及与其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着力开发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和精品线路,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择机推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