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8日)

  (三)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在增强发展活力、深化对外合作上取得更大成效。坚持以改革破题、以开放破局,全力打通难点堵点,以一流营商环境、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更深层次推进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和“省内通办”,完善“首席事务代表”制度,提高办事便利化水平。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清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稳步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存量资产资本化和市场化改造,全面提升国企经营效益和国资监管能力。扎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整州试点,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运作”新路径。推动城乡“一水两污”投资管理运营一体化改革。

  更优服务营商招商。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29项措施,探索建立“首违不罚”清单和“无事不扰”机制,持续开展“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活动,防范化解拖欠和占用企业账款,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应兑尽兑。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完善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大力推广使用“中小企业融信服平台”,促进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本。贯彻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项举措,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规范合作,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43%以上。加大经营主体“个转企”“企升规”工作力度,强化“四上”企业培育,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能级。聚焦重点优势产业和东部转移产业,高质量储备100个以上招商项目,精准绘制招商地图,打造“投资文山”品牌,打好“一把手招商”、市场化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展会招商组合拳,全年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和中越五省市经济走廊,主动服务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争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深化各领域多层次合作交流,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打造全省内引外联的重要开放新门户。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口岸、冷链物流、出口监管仓和保税仓,申报创建综合保税区和口岸机场,探索完善对越贸易和劳务合作新机制,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业务,拓展再生铝、优势农产品等国际贸易,推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升级。

  (四)坚定不移抓科教促创新,在强化基础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力推动教育大提质、创新大突破、人才大汇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教育兴州”战略,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加强名师、名校、名校长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新建一批城区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53%、88%以上,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抓好以“一中”为龙头的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本科上线率和一本上线率。加快推进文山学院迁建和文山技师学院组建,深化州职教园区一体化办学改革,加快推进马关、广南职业学校和西畴、麻栗坡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新增科技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积极推进云南省种子种业文山实验室建设,组建文山铝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实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0%。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强化人才队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培养“兴文英才”290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43名,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新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产业技术创新攻关团队2个。认真落实“技能云南”行动,加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技能人才总量达28万人以上。落实“兴文惠才卡”18项专属服务,搭好干事创业平台,让更多人才在文山大显身手、竞相奔腾。

  (五)坚定不移抓统筹重协调,在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坚持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整体性,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城镇功能,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优化布局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强州府”行动,加快推进文砚同城化发展,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打造全州发展核心增长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县(市)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工业、农业、文旅、边贸、生态特色强县,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城乡协调、区域联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全面消除人均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深入推进农民增收“一口清”,抓实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以稳就业、兴产业为主攻点,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全力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做好“土特产”文章,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实现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沪滇协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养业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3个示范乡镇、59个精品示范村和271个美丽村庄建设,打造一批美丽村庄示范典型。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3000公里,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99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