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黑水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7日)

  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抢抓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聚焦强链、延链、补链,深化“精准招商”,争取引进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优质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持续深化校地、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资本投入实体经济,支持国有投资平台参与盘活存量资产,确保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见效。打好“电商+实体”组合拳,鼓励支持住宿餐饮、教育培训、居家养老等业态发展,释放经济增长活力。

  二、紧扣“共同富裕”促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大力推动乡村发展。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以“三保障”和群众增收为主线,确保实现“两个高于”,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用好用活财政衔接资金,鼓励支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等政策,发挥帮扶车间、返乡创业带动作用,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大就业岗位对接力度,持续开展“春风行动”,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编制乡镇、村规划,促进多规合一,优化乡村资源要素配置。计划投资2.2亿元,全面推进“三家园”十百千行动,完成6个“三家园”抓点示范村建设。深入开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补短提升,完善村党群活动中心配套。深入实施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完成4条58.28公里美丽乡村路建设,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加强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完成33户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新改建厕所500户,实施9个村污水治理项目,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深入开展乡村治理。持续推广“三约三会三团”基层治理模式,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强化18个驻外流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优化外出务工人员管理服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孝善和俭诚”道德传扬活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深化“六无”平安村建设,持续拓展法律进乡村。开展基层群众自治试点,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三、紧扣“民生为本”建设幸福黑水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力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继续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全面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力争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5%、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91.5%。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计划投入资金1250万元,实施县初级中学、知木林寄小综合提升改造。按照能上能下、进退流转的原则,选拔调整优化校长队伍。探索推动“黑籽儿”优质学前教育品牌引领、夯实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新模式,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考察引进省内优质中学教育品牌托管县初级中学,依托“组团式”帮扶做强高中教育,推动全县教育分层发力、持续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三医监管”系统。深入开展“组团式”帮扶,推进远程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完成县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加快知木林镇医疗次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持续推进重点专科建设,有序推进14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打造,乡镇医生持证覆盖率提高18%。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持续做好12项城乡居民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坚决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精准性。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及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自信,乐享健康生活。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强化42名后继人才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黑水段)建设,积极争取徐向前住址、芦花官寨维修保护项目。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民族演艺等产业,鼓励创作反映黑水风土人情、历史沿革的文艺作品,摄制《拥军尚武》《勇攀高峰》口述历史宣传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推动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互动协同。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期,参训1100人次,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3195个,保障困难群体就业兜底。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2%、95%以上。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全面落实社会关爱援助政策,抓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

  四、紧扣“生态优先”夯实绿色本底

  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牢上游意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突出保护优先,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巡河护河,全力守护好水清岸绿景美。深入推进“林长制”,实施人工造林1500亩。严守“三区三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土壤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抓好有害生物防治,持续开展“十年禁渔”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761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