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实体经济,打赢经济发展翻身战。大抓招商。以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持续推进5条重点产业链招商,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进紫薯、南瓜、保鲜米线、杨梅等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围绕豆制品产业,坚持内培外引,按照延链补链强链思路,重点引进技术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优势企业参与豆制品产业发展;围绕文旅产业,抓好石屏县“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文化带、焕文半山酒店及康养社区、石屏古城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宣传推介;围绕新能源产业,推进工业园区屋顶光伏项目、乡村振兴—光伏富民项目、地面分步式光伏、发白冲山风电场建设;围绕现代物流产业,加大宝秀现代物流产业园和北部山区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药控股云南有限公司对接外资项目,力争项目年内落地、外资入户。大抓市场主体培育。深入实施“促进市场主体倍增8个培育计划”,抓好纾困、培引、双创、服务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三进市场主体”活动,培育工业贸易及重点服务业规上企业29户以上,确保实有市场主体2.34万户,比上年净增2000余户,增长10%。强化国资国企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国资国企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地区、重点民生领域聚焦,不断提升项目包装质量和效率。充分挖掘全县优质资源,盘活政府存量资产,发展县域优势产业,推动全县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大抓服务。投资1400万元,完成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并投入使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贯彻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积极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持续推进“一窗通”“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就近办”,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政务服务“好差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用好扶持创业贷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服务企业,致力打造“石屏效率”“石屏服务”“石屏诚信”一流营商环境。
(三)抓三产融合,打好产业振兴主动战。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保障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完成政策性粮食储备任务,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深化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成果,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持续打造“云南省重要的绿色果蔬生产加工基地”。突出河谷冬早蔬菜和山区冷凉蔬菜两个优势,保持蔬菜产量稳居全省前列,启动石屏县5万亩“三个零”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北部萝卜和南部辣椒精深加工。依托“中国优质早熟杨梅基地县”品牌,举办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2023年年会暨杨梅产业发展大会。积极推进杨梅精深加工,进一步与娃哈哈集团、诏安梅满天下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接洽谈,力争项目签约落地建设投产。坚持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牛羊、家禽养殖,向养殖户兑现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415万元。抓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年内新增绿色有机产品认证30个,重点打造“石屏杨梅”“石屏‘三个零’”“石屏蓝莓”“石屏火龙果”“石屏猕猴桃”等土特产品牌。计划完成烤烟收购22.7万担,争取实现烤烟总产值突破4亿元。推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全力盘活工业存量,持续推动老旭甸煤矿30万吨/年改造升级,加快天恒公司铁钨分离和广天磷化工技改项目,盘活宝秀加工制造区,发展轻工业项目。全面振兴园区经济,深入开展“一园三区”质量提升行动,加快项目扩园、企业满园、集群强园,完成老牛塘园区、豆腐小镇建设并投入使用,力争把石屏豆腐博物馆申报为中国豆制品生产研发创新论坛和中国豆制品协会年会常年举办地。扎实开展园区降成本专项行动,推进松村供热二期、光伏新能源、热能梯级利用项目建设,优化园区能源结构,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围绕提质增效、提高精深加工率目标,清理一批“僵尸”企业、盘活一批存量企业、壮大一批优质企业,助推鑫诚、帅虹、尚古堂3家年产万吨包浆豆腐企业投产达效,组建石屏豆制品品牌运营公司,以产业联盟方式,重点培育明霞、北门达和源等5家本土龙头企业,支持尚古堂、石屏六月天2家企业上市。完成石屏县电商创业示范一条街打造,大力推进县域电商产业集群建设与运营,做大做强“石品鲜”县域公共品牌。力争豆制品产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依托环湖生态廊道,开展马拉松赛事、康体养生骑行等体育活动。重点做好古城老粮仓片区旅游特色街区改造提升、典籍馆、古民居修缮等项目建设,做好诸天寺街、东后街等闲置宅院活化利用,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散区。推进“公园·1936田园综合体”坝心农文旅融合项目,植入米轨沿线可消费业态,丰富游客游玩体验。抓好石屏古城、龙韵养生谷的景区提升工作,依托“+旅游”做好乡村旅游、环湖旅游、古城文化游的线路串联。保护传承海菜腔、烟盒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举行拜状元等主题文旅活动。打造“状元好礼”“花腰刺绣”等石屏元素旅游商品。
(四)抓巩固脱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把监测帮扶、动态清零作为底线要求,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重点任务,落实好帮扶政策、帮扶措施,持续抓好脱贫人口三年增收行动、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项目落地见效。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级组织“大岗位制”,着力解决村干部力量分散、权责不清、待遇偏低等问题。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稳步推进南部山区主干小河底提水工程。完善利益联结“双绑”机制,培养新型农民。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五小三公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农村卫生户厕5000座。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力争建设1个省级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和12个美丽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