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城乡发展基础。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宣会等5条高速公路建设,启动富罗、宣威机场高速公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6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750公里,配合抓好渝昆高铁曲靖段建设,加快推进宣威至盘州高速公路、渝昆沪昆高铁连接线、沪昆南昆普铁连接线、曲靖至文山铁路、宣威民用机场、会泽和罗平通用机场、会泽港等项目前期工作,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综合能源网,推进华能雨汪电厂2×100万千瓦扩建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394万千瓦风电、542.4万千瓦集中式光伏、39.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实现并网350万千瓦,着力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水网,推动构建以黑滩河、补木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为基础,以中心城市“三横三纵、十余库联供”和其余县(市)引调连通工程为支撑,贯通罗师、宣威、会泽等大中型灌区的现代水网体系。
(五)毫不动摇抓改革、促开放,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建立资本金长效补充等机制,推动市属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主体信用评级达AA+,发展壮大县级投融资平台、力争主体信用评级达AA,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投融资保障。深入落实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系列措施,确保存贷款余额均增长10%以上。全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不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评价、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着力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方面取得突破。
不断扩大开放。围绕打造内陆开放发展高地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化区域协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合作,深入落实云南省加快对接RCEP行动计划,努力拓展开放空间。着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依托曲靖海关申建海关监管场所,推动曲靖经开区、富源建设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宣威、陆良、罗平、马龙建设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促进贸易和产业一体化发展。努力提高对外贸易水平,主动融入中老铁路等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原料进口规模,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7亿美元。
激发创新活力。争取国家科技政策支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云南光电建筑研究院等7个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科研攻关,构建助推曲靖重点产业发展的定向孵化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实施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力争国家级曲靖高新区获批,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户、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0户。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双招双引、珠源百人、珠源英才等人才计划,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聚智汇力。
加快建设“数字曲靖”。新建5G基站2000个,推进紫光云西南云计算节点、市大数据算力中心建设,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阳光、德方纳米等企业智能化升级,加快陆良蔬菜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优化“城市大脑”总体架构,完善“数字驾驶舱”,拓展“曲靖通”应用功能,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持续优化曲靖智停、智慧城管等应用,不断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优化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坚定不移治污染、建生态,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专项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家和省推长办移交问题整改。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推进工业无组织排放、柴油货车等污染治理攻坚,确保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等重点流域保护治理,扎实开展黑臭水体治理、重度污染水体脱劣攻坚,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确保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2.3%以上。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严控农业面源污染,稳步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确保土壤环境稳定。
全面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城市、乡村、交通沿线、河湖周边、园区、校园、景区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8万亩。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探索林票、碳票、林业碳汇等价值转换路径,加快建设零碳产业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动马龙、师宗、麒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力争罗平创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实践创新基地。
(七)持之以恒办实事、惠民生,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国家社会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