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六个有利于”标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铜仁现代化建设,全力实施主战略主定位,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深入推进产业强市,全力以赴扩投资、促消费、抓招商,扎实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农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13%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5%、37%、4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5%以上,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6.2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调控范围内。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奋力攻坚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有效需求迈上新台阶。坚持把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加强项目谋划建设,深挖消费市场潜力,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
增强投资拉动力。坚持项目为王,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以项目建设大成效推动经济大发展。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三年攻坚行动,以部门和区县为单元“双线”联动,围绕“四新”“四化”等重点领域谋划项目3500个、总投资6800亿元以上。全力扩大产业投资,以新型功能材料首位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凯金、汇成新材料二期等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山河智能一期、嘉尚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产业投资占比5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比28%以上。稳住基础设施投资,大力推进铜仁德江机场建设,开工建设铜吉铁路,加快铜仁环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实施国省干道改造项目7个、港口集疏运公路项目2个,建成德余高速公路。推进思南、沿河等港口及锦江旅游航道建设,加快沙沱和思林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和扩机项目、沿河思渠和思南尖山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花滩子水库,加快28座中小型水库建设,建成配套管网30公里。建成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工程。推进增量配电网实体化运营,加快220千伏大龙东输变电工程等电力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闲置低效资产盘活专项行动,推进五馆四中心、玉铜松城市快速干道、印思城市快速干道等停缓建项目复工,提升政府投资效益。
增强城镇承载力。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主动融入全省城镇空间布局,做强中心、带动周边、辐射乡村,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全力打造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强中心城区行动,着力打造以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为中心的核心圈,大力发展碧江、万山、铜仁高新区拓展圈,加快建设江口、松桃、玉屏、大龙开发区环城辐射圈,中心城区新增常住人口2万人以上、首位度提升至24%。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德思印融合发展,支持石阡、沿河特色发展,做优做特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修订完善《铜仁市关于加强不文明行为管理的办法》,分级分类推动“五文联创”,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四整治”“四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四改”,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并争取纳入国家级试点,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58%以上,城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万吨/日,建成区绿地率40.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以上,完善体育场地、无障碍设施、公厕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内在气质、外在颜值。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建设,推进“保交楼、稳民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250套,让更多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
增强消费带动力。深入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大力发展金融、商贸、康养、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企稳回暖。常态化开展“多彩贵州扶商助旅促消费”行动,扩大促销活动覆盖市场主体范围,提振汽车、成品油等大宗消费。推动快递进农村,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落实绿色消费补贴,扩大农村消费。抢抓国家级电子商务整市推进试点机遇,积极发展电商等非接触式新型消费,规范发展直播电商、首店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建设城市商圈、步行街区、文旅和夜间消费集聚区,引进大型商超,打造10个以上富有铜仁特色的消费新地标,点燃城市经济繁荣的“引爆点”!
(二)奋力攻坚主导产业发展,推动实体经济迈上新台阶。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程,全力做强六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围绕工业大突破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实施开发区提质增效行动,全力打造千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全力做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聚焦打造全国新能源动力电池及研发生产基地,强化“一核五区”布局,发挥中伟、汇成、凯金、嘉尚、金瑞等龙头企业带动和吸附作用,加快吸引行业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铜布局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新能源电池及配套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促进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完成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355亿元、增长25%以上,其中完成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290亿元、增长30%。推动建材、黑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松桃锰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基础材料向新材料领域提升转化,建设全国锰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融合发展大数据产业,坚持走“应用驱动·融创发展”之路,加快“东数西算”灾备中心、“一云一网一平台”体系、5G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以高分卫星数据为切入的多源遥感卫星大数据平台,培育卫星中下游服务产业。用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慧工厂”“智慧农场”试点示范,培育壮大梵云集团,实现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0%、平台经济规模300亿元以上,完成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产值85亿元、增长6.2%。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实施清洁能源电力装机倍增工程,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产业,实现现代能源产业产值90亿元。大力发展生态特色食品饮品药品产业,实施区县党政正职领衔推进“三品”企业上规入统行动,完成“三品”产业产值200亿元以上,提升“梵净山”系列产品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