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煤电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多能互补、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体系,实现原煤产量1450万吨,完成电煤保供680万吨、发电量143亿度。做足煤炭产业。持续优化煤炭产业布局,下大力解决水城煤矿“小散弱”、规模不大、质效不高、风险较大问题。深入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处置,开展年产90万吨以下煤矿资源整合可行性论证,全力保障30个正常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稳产达产,推动恒普煤矿建成投产,黔源等煤矿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东风等3个续建煤矿、发耳等4个露天煤矿建设。推广应用小牛煤业急倾斜煤层综采工艺,加快推进凉水沟等5个煤矿机械化改造。支持现有洗煤企业满产达产,建成恒普等4个坑口洗煤厂。发展货场经济,建成投运静态储煤能力120万吨、年吞吐量500万吨的水城煤炭储配中心,同步建成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结算中心、数据中心。推动煤炭产业延链补链,逐步培育煤机装备制造产业,支持旗盛焦化扩能技改,协助盘江水矿盘活鑫晟煤化工,积极争取水城化工园区。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积极探索通过填沟造地等方式推进全区煤矸石综合利用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电力产业清洁高效发展。支持发耳电厂完成3号燃煤机组升级改造,开工建设董地电厂。加快野龙拢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并在年内启动建设,积极推动梁子上、岩头寨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卓阳10万千瓦光伏项目联网发电,开工建设猴场幸路村、杨梅光明、化乐3个光伏发电项目。启动建设老虎梁子、黄草坝、大麦地3个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营脚沟、保兴南井、新兴3个瓦斯发电站,建成朝阳等4个瓦斯发电站。开工建设蟠龙水电站,建成金狮子一级水电站。加快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发展格局,为六盘水打造全国重要能源保供基地做好水城支撑!
全力打造铝产业集群。加快新兴铝合金产业园双元铝业技改项目建设,扩大铝资源循环利用规模,延长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条,完成产值120亿元以上。持续加大铝产品研发力度,推动高端铝材升级突破,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疗、包装等领域,积极引进一批铝产业高附加值项目。支持开发电池铝箔、装修装饰铝合金等产品,建成投产电池壳胚料项目和全省首条滚涂装饰材料生产线,填补省内铝合金建筑装饰生产空白,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全力打造西南地区铝材创新基地!
全力打造锰产业集群。推动合众锰业年产5万吨电池级硫酸锰稳产达产。加快发耳园区年产5万吨高纯金属锰项目建设,启动年产6万吨新型电池级锰原材料项目建设。依托锰矿资源优势及合众锰业前端基础,重点引进电池级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等中下游关键节点产业入驻,推进形成集锰矿开采和冶炼—锰系材料—新能源和电子等锰系新材料为一体的锰及锰加工产业链条,不断提升锰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逐步将锰产业培育成为水城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全力打造石材产业集群。加大野钟归贵坪灰岩矿等5处石材开发。支持现有石材企业持续提升工艺品位,开发人造大理石、装修装饰等产品,积极搭建石材外贸出口平台,逐步破解大资源、小产业难题。持续加大玄武岩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加快海螺水泥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以煤矸石等固废为原材料的绿色新型建材。
全力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抢抓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依托水城人力资源、物流交通、产教融合、产城融合等优势,结合水城籍企业家在外打拼和现有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基础,全力引进制鞋、纺织、小五金、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盘活水城经开区、易扶点等闲置厂房,支持永都、安博、鸿博、文绣等制鞋制衣和富筑、裕丰电暖炉等小家电企业做大做强,解决就业3500人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完善上下游配套,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水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
(二)坚持农业增效,奋力推进水城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加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动态监测和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常态化开展“3+1”保障“回头看”,加强易扶搬迁后续扶持,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通过以工代赈、组织化劳务输出等方式促进群众稳岗增收,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减少2.32万人。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拓展产业招商引资、教育医疗组团、农特产品销售等领域帮扶协作。
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压紧压实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储备等责任,严防土地撂荒,坚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新增旱地3900亩、水田2000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改造提升5000亩以上,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面加强管护。完成粮食种植78.2万亩以上,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田2万亩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5.7%,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2万吨以上。全力保障蔬菜、肉、蛋等重要农产品供应。
做好水城“土特产”文章。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凉都三宝”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提质增效,新建猕猴桃“吨产园”2.1万亩、刺梨“千斤园”2万亩、茶叶“万元田”0.4万亩。大力发展“水城三锅”产业,新增门店40家以上,在米箩等18个乡镇新建原材料生产基地40个以上,力争水城羊肉粉线上销售额1亿元以上。市场化发展食用菌2.5万吨以上,稳定烤烟7.7万担以上,支持厚全生态蛋鸡存栏140万羽以上。积极探索“医院+公司+农户”的定制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强化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改建水城区种质资源库。推进木本粮油发展,种植山桐子1万亩,建成杨梅木本油料储备基地。支持发耳樱桃、坪寨火腿、勺米腊肉、比德面条、天门红米等水城土特产竞相发展。建设脱水农特产品加工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