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优化配套服务。加大推广应用“一码游贵州”智慧旅游平台力度,积极上传A级景区、文化场馆、度假温泉等推文资料,全面推介息烽旅游资源。立足本地产品,整合区域商品,推进狮子脑农业生态园、堡子半边天文化陈列馆与周边农户合作,生产开发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等旅游商品。加大阳菲葡萄酒、味美食品、苗姑娘等旅游商品骨干企业扶持培育力度,提升旅游商品有效供给。推动辣子鸡、贡米为代表的本地品牌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村快递物流共配率达30%,为旅游商品销售、农产品进城打好物流基础,确保网络零售额实现稳步增长。
五、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环境大优化”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坚持把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赚不赚钱、清不清廉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标尺,认真落实“优环境十条”,持续促进营商环境大优化。
一是坚定不移抓改革。做好“宅改”大文章,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示范村11个,统筹推进“1+1”混合制改革等示范点6个以上,促进城乡要素双向奔赴,实现农村资源挂牌交易累计突破1亿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00笔以上。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审批效率,实现一般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100%,确保全省营商环境评估综合排名保持在前20位。加快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实现全县11个乡(镇、街道)、179个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站)全覆盖。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息烽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受理”。持续抓好石硐大洪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深化石硐“六权共享”、养龙司“六个农民”模式,探索创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农村社会治理新路。统筹推进其它改革试点示范。
二是坚定不移稳主体。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力争“贵商易”平台注册率提升至80%以上,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深入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和留抵退税、就业稳岗等惠企纾困政策,让企业安心落地、安心发展。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构建更加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管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净增市场主体2400户,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业企业5户、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2户。
三是坚定不移促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基金招商,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产业链集群,确保引进央企1家、优强企业20家。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00万美元。支持象道物流发展多式联运,力争培育成A级物流企业。
六、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生态大保护”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息烽一泓清水、一山青绿,让绿水青山成为息烽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一是坚决护好绿色生态底色。持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落实森林管护面积74万亩以上,完成营造林(低效林改造)1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以下,力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推进河湖“清四乱”,确保地表水达到功能区要求,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加强小寨坝片区、温泉片区大气管控,严格工地扬尘、露天焚烧等治理,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
二是坚决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三磷”问题整治为重点,全力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的整改。完成1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持续开展乌江“十年禁渔”,守好乌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确保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
三是坚决走好绿色发展道路。稳步推进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发电等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实现节能降碳协同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5%,单位GDP能耗下降3.2%。深入推进“以渣定产”,优化调整磷石膏利用结构,加大产品推广应用力度,支持新型建材企业健康发展,力争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为精细磷化工产业壮大腾出环保空间。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农作物绿色防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持续巩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利用林地面积2.5万亩,林下产品采集利用林地面积达1万亩。
七、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民生大改善”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力“强民生”行动,带着使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办好民生实事,奋力推进民生大改善。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优先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落实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就业优惠政策,持续开展好高校毕业生留筑工作,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84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到70%以上。加大农民工工资拖欠清欠力度,保障劳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