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二是持续提升城乡品质。纵深推进“一圈两场三改”,新建或改造提升农超市场2个,新增公共停车位520个,改造棚户区950户、老旧小区9643户、背街小巷25条、雨污水等管网30公里。全力推进城镇垃圾分类常态化,建设垃圾分类收集间28个,提升垃圾分类星级示范小区3个,打造农村垃圾治理整乡推进示范乡镇2个。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完成全省文明城市复查。着力解决“脏、乱、差”等顽疾,加大乱搭乱建、未批先建、批小建大等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三是持续夯实城乡基础。建成贵金古高速公路及双石互通连接线息烽段并实现通车。加快完成同城大道新萝至久长段项目建设,打通南连贵阳贵安“主动脉”。完成S308翁洞至毕节(息烽段)公路修复养护工程14公里,启动养龙司村至排杉村三级公路建设。推进息烽港至赶子坡公路改扩建,实施息烽港大塘口港区工程,为发展通江达海的物流贸易疏通“经脉”。启动石硐镇、九庄镇等6个乡镇城镇燃气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50座、充电桩30个。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88套。完成清沙河水库下闸蓄水验收、中坝水库竣工验收。

  三、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三农大发展”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主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把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聚焦脱贫攻坚固成果。持续推进“三落实一巩固”,严格执行“四个不摘”,抓实“3+1”保障和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实现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家庭清零,增速达15%。在保持总体稳定基础上,对现有帮扶政策分类优化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增强脱贫稳定性。以“五个一”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聚焦产业振兴促增收。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建设,确保粮食种植达20万亩以上、产量达6.5万吨以上,蔬菜种植达30万亩次、产量达45万吨以上。着力推进肉鸡(生态家禽)、猕猴桃、生态渔业“一主两辅”等产业发展,实现生态家禽出栏1200万羽、生猪出栏9.5万头、水产品产量2070吨、猕猴桃产量1.6万吨、其它水果产量11万吨以上。新增认定绿色食品2个、四类经营主体200家。推进农产品加工稳健发展,实施960万羽肉鸡屠宰、生猪屠宰加工、粮食烘干、刺梨全产业链等项目,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力争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达7%。

  三是聚焦乡村建设优环境。持续推进农村“五治”,创建农民集中居住、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示范点各1个,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个,完成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5个,优化垃圾收集点892个,实现农村垃圾减量80%,新建(改建)户厕394户,整改销号问题户厕227户,坚持“两书一约一会”规范,持续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新风尚。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人口2.5万人。持续升级农村电网,实现乡村供电可靠率达99.96%。深入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实施城乡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公里以上。

  四、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旅游大提质”上攻坚克难、团结奋斗

  坚定不移聚力“强旅游”行动,用好“红色”“温泉”两大特别资源和“生态、乡村”两大优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度假康养目的地、山地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产业化,奋力推进旅游大提质。

  一是丰富旅游业态。充分用好贵阳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平台,整合两个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乌江峡)红色资源,启动乌江峡景区实质性开发,加快发展研学旅相融合的文旅产业,力争年接待培训团队700个以上。实现南山·天沐温泉投入运营,持续完善温泉疗养院、南山驿站温泉的服务配套,加快发展氡温泉康养产业。推动南山驿站景区提质升级,力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围绕南山驿站景区、狮子脑农业生态园、娘子庄园等,大力推进露营、民宿产业发展。以“水东乡舍”为引领,扎实做好农村闲置房产、土地盘活的大文章。力争平安驛·贵州民俗文化体验地建成投运。办好全国滑翔伞、越野跑等体育赛事活动。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打造赏花海、住民宿、品美食、购特产等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推动热门景点出圈,把息烽建设成为贵阳、重庆等避暑游和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接待过夜游客突破50万人次,游客人均花费1000元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4亿元。

  二是释放消费活力。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旅游加快恢复发展。加快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力争完成中央广场项目建设,引进高端商家入驻,推动消费升级,焕发十字街商圈新活力。利用高铁站前广场资源,打造息烽商业“新窗口”。持续推进万汇城商贸综合体建设。围绕“三圈两区多点”夜间经济发展布局,策划开展红色体验、温泉康养、民俗文化、美食购物、休闲度假等主题消费活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与评定5个以上,新增培育旅游市场主体200家以上,全力引进培育特色餐饮店、品牌特色店、连锁便利店15家以上,改造提升优质商铺10个以上。全年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达60家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7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