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1日)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和省驻蓉单位,向驻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支持参与成都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推动位势能级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共兴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绿色低碳转型仍需持续用力,创新策源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待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衡、民生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智慧治理能力和安全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干部视野格局、能力素养、工作作风与新使命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成都已经历史性站上两万亿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多、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党的二十大系统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提供了战略指引。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围绕“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目标和“四中心一枢纽一名城”功能定位,系统谋划了现代化成都建设各项工作,为我们谱写新篇章明确了行动指南。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定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强力政策,市场发展信心加速提振,为我们更好发挥市场腹地广阔、产业体系完备的比较优势,推动经济运行快速回升创造了难得机遇和大好环境。我们将抢抓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

  二、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的关键五年。我们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牵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聚焦成都的时代使命和独特定位,努力建强“大后方”、唱好“双城记”、做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打造“幸福城”,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到2027年,超大城市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城市核心功能、基本功能、特色功能全面增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3.5%;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四化同步”协同推进,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国际门户枢纽实现新跃升,“两场两港”枢纽优势持续巩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2万亿元,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更高水平;世界文化名城彰显新魅力,“三城三都”国际美誉度、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产业比重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52%以上,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幸福成都品质内涵得到新提升,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融合美丽画卷加快绘就;城市现代化治理达到新水平,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智慧蓉城建设整体成势,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全面提升。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功能协同、区域协调,推动中心城区先行引领,强化城市新区牵引带动,做强郊区新城战略支撑,引领建强动能更充沛的成都都市圈,聚焦“五个互联互通”打造现代化双城经济圈,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位势能级明显跃升。突出建圈强链、数实融合,深入推进智造引领建设制造强市,深化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创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适度超前布局一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时尚文化消费核、田园林盘农耕消费区、龙门山山地等生态消费带,打造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和10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超过20%和15%,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突出科教支撑、产研融合,建设教育强市,承接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成都工匠等战略人才力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创新资源要素更加活跃、创新成果价值充分释放。突出内畅外链、要素运筹,建设空港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优化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国别合作园区等开放合作平台,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欧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地位全面提升。

  ——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突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带十园百片”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更充分就业更合理分配,完善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成都建设,“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特质更加鲜明。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五绿润城”“百花美城”“千园融城”行动,构建“三江九带”骨干蓝网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森林覆盖率达到41%以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公园城市形态全面呈现。突出开放包容、自信自强,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擦亮“三城三都”品牌,实施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人文成都更加彰显中华文明、巴蜀魅力、时代精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4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