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1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深入落实田长制,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10万亩,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增长。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质建设天府现代种业园,全力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强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集中居住区治理,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努力让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品质无差别,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提升发展数字经济。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域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14%以上。实施“千企数改升级”行动,强化“5G+工业互联网”协同运用,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0个,力争上云企业达到10万户。主动服务“东数西算”战略,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提速打造天府数据中心集群,深化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发展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提升至1000亿元、700亿元。

  培育优化产业生态。构建“5+N”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培育“四链”融合型高能级链主企业26家。实施中小企业能力提升五年行动,制定制造业百强企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做强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和科技创新投资集团,实施项目50个以上、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加快聚集专业中介机构,壮大专业化招商引智队伍,建强产业联盟,引育专业化技术交易转化平台和技术经纪人,整合一流产业资源、打造一流产业生态,为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厚植肥沃土壤!

  (四)聚焦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落实新型举国体制,在更大范围加快汇聚高端创新要素,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支持在蓉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成都大学高水平发展。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市属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加快建设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工程和普通高中扩容提质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8万个,加快培育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共同体领航学校,培养“四有”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双减”试点,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统筹推进社区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

  建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持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开工建设电磁驱动聚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运行天府实验室。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探索“学科+产业”创新模式,支持重点产业链与实验室结对合作,推动校院企地联合打造创新平台30个以上。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建成运行成都科创生态岛、成都科学馆,支持办好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

  强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十条政策措施,加快形成创新活动风险共担、创新成果多方对接、创新转化全链条加速三大机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高精尖特企业和科技型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梯次培育力度,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1.35万亿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创新转化基金群,扩大“科创通”“成果贷”“研发贷”等覆盖范围。在集成电路、创新药等重点领域布局中试研发平台5个以上,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组织实施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以上,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

  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新政3.0版”,推进“蓉漂”“蓉城英才”“产业建圈强链”三大人才计划,建立院士联合会,面向全球招募天府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800名、团队30个。深化“技能成都”建设,巩固拓展“成都工匠”全链条工作体系,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分别达237万人、280万人。上线运行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蓉漂”人才公园,完善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综合服务体系,全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让更多千里马在成都竞相奔腾!

  (五)聚焦深化“三个做优做强”,加快建设重点片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重点片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坚持城市功能导向。按照“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理念,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智慧治理的示范样本。优化重点片区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划定四至边界,合理实施容积率指标转移平衡,明确“空间—功能—项目”对应布局落位关系。推动基本功能扩容下沉,加快39个TOD项目建设,实施市直属学校和五城区区属优质学校引领帮扶行动,支持部省市属高水平医疗机构领办区(县)级医疗机构,开工建设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120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4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