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成势见效。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川渝党政联席会议部署,建立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机制,聚焦“五个互联互通”接续实施34项重大合作,成渝“1+5”合作协议深入推进。成渝客专完成提质改造,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四极”之一。加快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蓉启动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一期建成投运。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协同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突破2万列、位居全国第1位,成渝地区成为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聚集地。39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深入实施,市民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安逸。
——五年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低碳转型,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特点加快呈现。
生态本底巩固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青山绿道蓝网”生态格局。全面建立林长制,系统推进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增绿项目1.1万个,建成各级绿道6158公里,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0.5%、44.5%,白鹤滩湿地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深入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强化锦江、岷江、沱江流域水生态治理,全市天然水域全面禁捕,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扎实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餐饮油烟、噪声专项治理行动,整治“散乱污”经营主体超2.1万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PM2.5年均浓度下降30.7%,“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新名片。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城市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启用。加快发展光伏、氢能、锂电等产业集群,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完善“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位居全国城市第5位,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入选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3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6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实现“五连降”,餐饮门店清洁能源改造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案例。
美丽蓉城更具魅力。完成“百个公园”示范工程,东安湖体育公园、天府艺术公园等110个项目建成投用,各类公园达1514个。积极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开展大地景观再造和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保护修复川西林盘1005个,所有行政村均达到“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标准。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体入选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全线贯通,天府绿道骑行、龙泉山观日出、公园露营成为市民美好生活新时尚。
——五年来,始终坚持开放发展、链接全球资源,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能级持续提升。
战略通道全面拓展。双流国际机场完成扩能改造,天府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新开通国际(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43条,2022年航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城市第1位。川藏铁路成雅段、成贵高铁、新成昆线等竣工投用,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分别排名全国城市第5位、第4位。高质量开行中欧(亚)班列,开通中老、中越直达班列,国际班列连接境外100个城市,获批建设空港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开放平台优势集聚。中意、中法、新川等6个国别合作园区加快建设,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1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批设立国家级经开区,中国—欧洲中心高水平运营。天府国际机场口岸建成,形成“三区(四园)两中心”保税平台空间布局,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5年居全国第1位。
经贸合作持续扩大。获批国家文化、数字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和2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开展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2%。“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西南)中心建成运营,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建成投用。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成果丰硕,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30家,在蓉世界500强企业增加34家、达315家。
对外交流亮点纷呈。外国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增加8家、达23家,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105个,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等重大外事活动在蓉举办。成功申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汤姆斯杯暨尤伯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高质量举办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成功落地,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五年来,始终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幸福美好生活城市特质更加鲜明。
公共服务增量提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8.8%,达到5.49万元、3.09万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48所,新增学位59.4万个,入选全国首批“双减”试点城市,“双一流”高校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获批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建设试点城市,在蓉高校在校大学生突破100万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奖”。推动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增至56家,建成医联体161个、实现全域覆盖,人均期望寿命增至81.76岁,市民总体体质达标率提升至94.6%,连续29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新增养老机构102家,总床位达12.9万张,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3.4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