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重庆市)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9日)

  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促转型。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提升发展“含绿量”。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实施交通、扬尘、工业、生活污染控制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平滩河、鹭鸶溪河等综合治理,确保涪琼两江水质稳定向好,成功创建琼江市级示范河流。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1.5万亩。加快建设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场,建成投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积极创建“无废城市”。提升生态保护质效。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完成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修复,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深化落实林长制,持续开展“四乱”专项整治,新增“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1.31万亩。大力开展非煤矿山恢复治理。扎实做好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卫片执法、“绿盾”行动等反馈问题整改。夯实绿色发展本底。严格“两高”项目准入,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建成绿色工厂3家、节水型企业5家,升级建设绿色工业园区。积极发展柠檬、花椒林下循环经济,创建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桩200个,创建一批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打好营商环境提升战优服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各类企业敢闯、敢干、敢投。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严格“三集中三到位”,加快推广“渝快办”,推动更多事项全程“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推行行政许可清单管理,杜绝变相审批。深化“一窗综办”“跨区域通办”,拓展“一件事”联办服务,畅通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持续减环节、缩时间、提效率、降成本。打造利企惠企市场环境。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核,及时清理废止与企业性质挂钩规定,让企业同台比武、公平竞争。持续营造重商、亲商、护商、安商良好氛围,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做大做强企业。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更多开展“云检查”“不见面监管”。推行“阳光执法”“柔性执法”,坚决避免对民营企业“一刀切”过度执法、随意处罚。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高水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打造活力迸发创新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集成,争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创业园等,确保创新有平台、创业有舞台。打造保障有力要素环境。探索长期租赁、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等供地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进一步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大力推行“渝快融”,建设“便捷获贷中心”,优化“一站式”金融服务。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机制,强化“店小二”意识,发挥“特派员”作用,全天候服务企业,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

  各位代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硬支撑,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是软实力。我们将迎着挑战上、奔着目标干、用尽全力拼,锲而不舍持续攻坚,坚定不移打好“四大战役”,为潼南加快建设“一城三区”奠定新优势、打开新局面!

  (四)奋发有为抓实“三项重点”。坚持人民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深化改革创新,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提升经济发展指数、人民幸福指数。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聚焦“改革求变”,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快释放发展动能。坚定不移推改革。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提效增能、“合规体系建设强化年”行动,完善国资国企监管平台,加快存量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推动国有企业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做强主营业务。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现“农转城”1万人以上。纵深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三变”改革覆盖35%以上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达50万元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多措并举抓开放。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邮政营运中心,启动建设快递物流电商产业园,提档扩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争创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动汇达果业集团加快运营,用好智博会、西洽会等对外窗口,支持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实现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持续实施“优质外企进潼南”行动,引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2家,新增外商市场主体3户以上,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持之以恒强创新。深化与重庆高新区合作,成立引进类高端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建成南昌大学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院,新增市级研发平台4个以上。做优氪空间潼南创新中心,设立创新标兵企业库,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亿元以上,新建科普基地5个,科技成果登记50项以上。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成技术创新中心10个,新增创新型企业30家以上。

  着力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工作,切实做到“惠民有感”。坚持就业优先。深化实施“渝创渝新”“就创潼城”“巴渝工匠”三大工程,支持创业和灵活就业,确保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全部就业,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举办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深化根治欠薪行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迁建古溪、塘坝幼儿园,确保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启动金福中学、金福小学建设。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全力推进职教产业园前期工作,成功创建教师进修学院,电力高专一期投用招生。稳步提升卫生健康水平。启动疾控中心和宝龙、新胜、寿桥卫生院迁建,建成妇幼保健院二期。新增市级名科3个。完成人民医院、中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人民医院力争创成三甲医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成功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建成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开展门诊慢特病跨省费用直接结算扩面。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困难群众保障底线。优化提质养老服务,升级改造4个农村敬老院。加强未成年人关心保护。打造“双拥联盟”品牌,投用区军休中心。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800套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4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