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绿色产业优势。稳步推进“一县一业”(澳洲坚果)示范县建设,争创特色产业(坚果、蔬菜)科技创新示范县。加快推进坚果省级产业基地和种质资源圃建设,完成澳洲坚果基地提质增效7万亩,核桃提质增效8万亩,发展坚果龙头企业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着力打造冬春蔬菜重要产区,启动智慧冷链物流园建设。全力打造蔗糖生产重要基地,完成甘蔗新植6万亩,年底甘蔗种植规模突破13万亩。全力推广“烟+饲草”“烟+蔬菜”等种植模式。完成烤烟收购10万担。建成百万吨饲草收储示范园,完成青贮玉米收购32万吨、蔗稍收购5万吨。建成永康现代肉牛养殖示范园一期项目,实现第一批5000头肉牛入栏。持续巩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成果,出栏生猪85万头。新开工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县城建成区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力争大雪山200MW农(林)光互补、国能德党镇126MW农光互补等6个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达效。
补齐新型工业化短板。围绕低碳化、集群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力争完成工业投资4亿元以上,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户以上。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培育一批酿酒、饮料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突出抓好恢复和扩大消费。全面落实各项刺激措施,加快房地产、汽车、养老服务等行业消费增长。建成永康商贸中心。扎实抓好企业培育工作,培育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含大个体)6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户、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2户。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推进勐板忙肺、小勐统梅子箐等自然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申报勐底农场白塔社区市级旅游品牌村,谋划申报永康忙石寨省级旅游名村。争取完成乡村旅游总收入增速15%以上。
(三)加快促进产业聚集,千方百计做强园区经济
立足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园区定位,把园区打造成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和招商引资的大平台,叫响“绿色云品·精品永德”品牌。
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加快永德临沧坚果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大雪山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忙肺古茶镇二期项目、永德古茶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建设数字化园区,推进园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功能。加快园区交通、能源、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与城市衔接配套、共建共享,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延伸至园区,加快物流产业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社区服务等设施,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强化园区招商成效。牢固树立“企业培育能力是园区核心竞争力”理念,强化意向入园企业跟踪服务,力争4户以上企业入园并建成投产。不断充实项目库,包装成熟度高的重点招商项目15个。成立招商小分队,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上双向发力,聚焦园区产业优势资源持续抓好招商,以资源换企业、以资源换产业。重点招引落地“链主”企业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实施招商项目25个。强化跟踪服务,开工建设招商项目18个。继续实施“央企入永”“国企入永”工程,力争引进央(国)企10户以上。
打造产业聚集高地。全面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对标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要求,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全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年内培育农业企业147户、农业龙头企业5户。启动亦产亦销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好有意向的订单企业,率先在蔗糖、坚果、蔬菜、芒果、饲草产业上取得突破。加快进出口、外资企业向园区集聚,启动茶叶精深加工、山泉水厂、精酿啤酒厂、农特产品加工厂、水肥厂等一批园区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绿色云品,完成5个茶叶地理标志品牌创建,成功认证3.8万亩绿色有机茶园,认定“三品一标”产品8个以上。
(四)充分发挥近边优势,主动融入口岸经济发展
以“五个融入”主动服务和融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培育发展进出口加工企业,以融入口岸经济振兴产业发展。
加快互联互通。加快基础设施融入,力争国道G219线永德(户乃)至镇康(白岩)段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沿边铁路过境永德通达口岸,永德至镇康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模式发展,重点推进永康镇融入沿边城镇带建设,加快德党物流园、永康物流园建设。加快政策措施融入,积极争取同等享受新通道优惠政策,配套出台相关要素保障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多证合一”“多批合一”“多图联审”等。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一网通办”,持续优化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政府敢闯、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敢创。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及时为企业纾难解困。加强政务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打造“永德效率”“永德服务”“永德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市场主体净增3000户以上。
深化外贸合作。积极谋划与清水河口岸、南伞口岸交流合作,加大建材、鲜花、饮料、茶叶等产品对外贸易力度。加强跨境产业合作,积极推动产业精深加工、进出口加工发展。深化与缅甸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中国(临沧)缅甸(腊戌)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寻求境外市场,积极参加进博会、南博会、商洽会等国际会展,拉动进出口贸易增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