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奋力跃升。一是巩固脱贫成果。围绕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大力实施“六个专项行动”,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夯实“3+1”保障基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鄢家山社区为示范,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以“五型”庭院经济发展模式申报省级试点。拓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果。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稳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6%以上。推广以工代赈,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开发公益性岗位3300个,提高工资性收入。发放各类惠农补贴及养老金、低保金、保障金,提高转移性收入。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机合作服务,提高财产性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60%,收入5万元以下村清零。三是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突出“稳粮、强猪、优菜”,狠抓农业“125”工程,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亿元以上,增长6%以上。抓稳粮,落实“长牙齿”硬措施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种植26万亩、总产量9万吨以上。抓强猪,围绕建设“生猪调出大县”,争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猪基地2个,启动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实现精深加工零突破,4个现代化大型生猪养殖项目投产,新增育肥猪产能15万头累计突破40万头,仔猪供应60万头,生猪存栏30万头、出栏35万头,实现产值9.1亿元以上。抓优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保供基地,推广辣椒、豆类、茄子、西红柿等优势单品,稳定蔬菜种植34万亩次以上,其中优势单品14万亩次以上,产量68.5万吨以上,产值14.4亿元以上。抓特色产业提质发展,中药材产量10.6万吨以上,新增罗汉果2万亩。茶叶产量4600吨以上,建设影山等高效示范茶园。稳定种植食用菌1亿棒、精品水果8.2万亩。刺梨提质改造1.5万亩。生产体系突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6%以上,完善“1+8+N”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15个坝区推广示范水稻全程机械化6000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提质改造9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基本农田比重突破55%。补齐抗旱设施短板。实施专家服务团“揭榜挂帅”示范带动项目10个。经营体系突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突破60%,加大农业招商,促进“接二连三”,推动农业提质拓面增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种养、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州级2家、家庭农场20家、庭院经济试点35个。用好“独山大米”“高寨茶”等地理标志品牌,新增使用“独山秀峰”县域公共品牌5家以上,支持绿欣、东磐申报“两品一标”。建成贵州南部茶叶交易市场。四是建设和美乡村。落实乡村建设“183”行动任务,全域全要素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整治农村“八乱”,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新(改)建农村户厕700户。五是加强乡村治理。强化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分类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深化“三治融合”。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三)深化聚人生财理念,着力在建设黔边休闲宜居城市上奋力跃升。一是优化发展布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一核一副、多点支撑”城镇发展新格局,提高“井百万”同城化“一核”首位度,提升麻尾县城次中心“一副”发展能级。支持各镇差异化“多点”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宜居新镇、生态美镇、产业强镇。深化“北融、南拓、中提”县城发展布局,以“中心提升”和“两翼齐飞”打开县城发展新局面,北翼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品质,南翼拓展教育医疗功能服务民生,中心城区加快以“四改”为重点的提质改造,改造存量棚改4016套、老旧小区992户、背街小巷10条、地下管网26公里,推动棚户区综合整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二是汇集人气财气。坚持产业聚人、教育引人、政策留人,加速汇拢人气、集聚商气,城镇常住人口突破15万人。支持国有企业参与城市优质资产运营,城镇经济营收3400万元以上。抓好保交楼、稳民生,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三是完善城市功能。建成贵南高铁独山东站广场和环线道路,借势贵南高铁开通,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对照完整社区标准构建“15分钟城市生活圈”。新增停车位400个、新能源充电位2000个。建成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加大“留白增绿”,推出伯爵星河湾河畔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9%以上。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四是突出数字治理。做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深化“互联网+基层治理”,实施智慧城市“一网统管”工程,建成集“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等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城市指挥中心。新建智慧社区和智慧安防小区4个。新建5G基站40个,主城区、中心镇区5G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
(四)突出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着力在推动旅游产业化提质增效上奋力跃升。一是提质发展旅游。围绕休闲度假、生态康养发展定位,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四大行动”,天洞建成4A级景区,打造农旅康养新业态;拉然景区启动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文旅、康旅融合新IP;深河桥抗战遗址提质升级;净心谷景区正式运营。盘活2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围绕旅游业复苏回暖,积极开展话题营销,联动一批景区景点,规划一批精品线路,开发一批特色商品,培育一批人气民宿,创新周末游、亲子游,推出10款以上旅游业态产品,旅游人均消费突破千元。新增涉旅市场主体500家以上、规上涉旅企业2家以上,接待过夜游客增长1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0%以上。二是推进文旅融合。突出影山文化传播功能,依托影山草堂等载体,传承历史文脉,丰富净心谷景区文化韵味。突出抗战文化教育功能,以研学旅游为支撑,发挥深河桥抗战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作用。突出花灯文化展示功能,繁荣民间花灯文化,创造条件复排重演花灯经典作品,举办全民“花灯大赛”,推进花灯“五进”。三是丰富文体供给。大戏楼升级城市书房,融合图书馆、文化馆功能,打造“书香独山•城市文化会客厅”。开展“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健身设施,倡导全民健身。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家政、养老、托幼等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设计、租赁、咨询、法律、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建成2个加油站。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户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