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G75复线、桐新高速绥阳段建成通车,启动G243至大路槽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完成S207诗乡中学至消防大队段、永山坎隧道至郑场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建设横七路、红旗东路,拓展“瓶颈路”、打通“断头路”。持续推进城镇“四改”,完成魁星楼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诗乡门一号棚改项目、老旧小区改造3000户以上、背街小巷改造16条以上,新(改)建地下管网35公里以上。围绕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加大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宽阔避暑、雅泉温泉两个康养项目,推进紫园二期、黔樾府二期等楼盘建设,实现房地产销售面积48万平方米以上。新建5G基站120座以上,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紧扣“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着力处置问题楼盘,实现民生问题基本解决。
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整治农村撂荒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88.22万亩,粮食产量25.5万吨以上。新增种植金银花6万亩、黄金茶0.5万亩、方竹0.5万亩、山桐子1.5万亩,实施低产低效方竹林改造1万亩,稳定种植辣椒30万亩、红粱12万亩、蔬菜25万亩、烤烟4.5万亩。招引加工企业14家以上、落地项目12个以上,推动农业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行动,培育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品牌5个,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以上。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推广多功能、组合式山地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率提高至51%以上。
推进旅游产业化。紧扣“洞林秘境、翡翠山水、诗画绥阳”品牌定位,加快推进“发现绥阳”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力争实现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以上。全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引进优强文旅企业1家以上,新增涉旅市场主体50家,培育规上文旅企业1家以上。强力推进旅游业态升级,实施三线军工实训体验基地、多彩世纪城等12个文旅项目建设,实现旅游收益1.5亿元以上。持续创建双河洞5A级景区,申报卧龙湖、龙瑞四星级旅游饭店,打造市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旅游行业协会管理,提升旅游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全力推进闲置旅游项目盘活,按照“七个一批”[20]路径,加快盘活低效闲置旅游项目。
二、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村全面发展
盘活农村集体资源。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路径,开发利用农村闲置集体资产,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推进“三变”[21]改革。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900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提质改造1万亩,完成旱改水7000亩,新增耕地指标3000亩。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6个。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动态排查、台账管理、明确责任、精准措施、限期销号、动态清零”要求,常态化开展“3+1”[22]保障监测,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全面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争取财政衔接资金7000万元以上,大力支持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辣椒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确保产业项目占比达60%以上。推进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产业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解决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1.6万人。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大技能培训,推进社企合作,确保有劳动力家庭稳定就业。
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使用“一图一表一说明”,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持续巩固提升郑场卧龙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面上村寨创建工作。围绕宜居宜业乡村建设,实施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102处以上、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00公里,建设乡村公路30公里。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200个,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利用率88%以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广“红白理事会”,大力整治滥办酒席、低俗婚闹等不良风气,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三、坚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复苏市场经济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质量。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推动物流园项目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村级快递物流末端服务网点建设,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培育涉农科技服务及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红粱仓储中心及经开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仓储物流服务水平。全力发展商务服务业,提高现有律师事务所、旅行社等企业服务质量。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动林达美食街全面运营,诗乡映象新时代商业街区建设提质升级。加快完善住宿、体育健身等配套设施,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托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推动温德姆酒店、雅泉体育公园游泳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推进绿色绥阳建设。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施国家储备林3万亩,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修复。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新增新能源充电桩50个。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完成芙蓉江、洛安江、青龙堡水库至春光河段等重点河段治理项目。深入推进矿山修复,完成县域内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建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加强各类扬尘监管治理,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8%以上。持续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完成东门片区、辣椒市场片区排污管网改造和14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程。不断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确保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集中收运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