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构建旅游发展新业态。围绕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重点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增长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持续推进坡渡南天门、九坝顺山府、楚米花仙谷、高桥风水圆满贯、黄莲黄石公园等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发展房车露营、温泉康养、星空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全力创建小西湖为4A级景区,提档升级尧龙山3A级景区。积极搭建娄山关景区旅游联营机制,启动杉坪到娄山关索道项目。实施好桐梓河酒旅融合发展项目。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游客接待量950万人次,游客人均花费达1100元,分别增长20%、25%、5%以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创建马鬃红苗客栈、小西湖“梅花鹿庄园”民宿品牌,以娄山、九坝、马鬃为中心,打造特色民宿集群,推动乡村民宿与农业、体育、非遗、康养、研学、餐饮等多业态融合创新发展。九坝镇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申报乡村旅游村寨2个,创建三星级酒店2家、星级乡村旅馆50家,新增乡村民宿60家、床位1000张。开展“四季主题游·文旅促消费”活动,持续提升清凉桐梓品牌影响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建成娄山关干部培训基地、少共国际师陈列馆,打造红色培训和研学旅游精品路线8条。启动天门河水电厂、3651三线工业遗址等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国家级非遗“苗族服饰”、省级非遗“高腔大山歌”“文昌戏”等传承保护。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马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持续推动“百人领诵”阅读品牌活动。培育优秀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红色讲解员,大力挖掘桐梓红色资源,讲好桐梓红色故事,提升桐梓红色魅力。
(五)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立足桐梓所能、发展所需,努力打造要素聚集“洼地”、企业发展“沃土”、投资创业“宝地”。谋划争取一批新项目。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遵义都市圈发展,全力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全力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争试点、争位次,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央、省市“盘子”,更多项目、资金落地桐梓。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坚持“投资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大力引进一批好项目。牢固树立“招商围着项目转,项目紧扣产业谋”理念,围绕煤及煤化工、白酒及配套、绿色食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和康养旅游、新能源、新型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建好“招商五库”。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等重点区域,编制一二三产全覆盖招商引资项目100个,总投资500亿元以上,新增省外产业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引进优强企业30家以上。加快建设一批大项目。深入落实重点项目包保服务责任制度,强化项目跟踪调度,定期亮一亮谋项目、抓项目的方法和成效,比一比对上争项目、要资金的努力和结果,拼一拼做群工、抢进度的技巧和魄力,赛一赛办手续、推项目的态度和效率,推动获批项目及时开工、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完工项目按时验收。力争桐新快线、G75复线建成通车,完成金仁桐高速路面建设。加快推进娄山关酱香白酒产业园、华锐·桐心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省市重大项目投资90亿元以上,119个项目如期开工、62个续建项目序时推进、33个收尾项目投产达效,完成投资146亿元。
(六)筑牢绿色发展底线,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突出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重点企业排污整治等攻坚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7.5%以上,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1%以上,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8.8%、6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突出生态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巩固长江流域退捕禁捕成果。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退化林修复5万亩,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5万亩。全面实施林长制,有序推进32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林下种植3000亩,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森林覆盖率达60.8%。突出绿色引领。科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着力提升剩余废渣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5%、90%,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60%以上。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林地等行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绿色化调整,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七)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增添市场环境新活力。坚持守正创新,以改革促进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添动力、激活力、拓空间。全力以赴促改革。大力推行“返租倒包”,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宅基地等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突出主责主业,实现县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启动马鬃、茅石等乡镇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强化高新企业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以上,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以上。全力以赴优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贵人服务·桐心为民”品牌。深化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实现“办事不求人”。重点围绕“安不安全、方不方便、清不清廉”找问题、查成因、寻办法、建机制。持续落实“四级干部”包保服务机制,实现企业诉求“四个100%”[36]。全面落实各类惠企政策,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迸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全力以赴兴商贸。积极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辐射周边、带动力强的商贸中心。提档升级步行街、人民路、文笔路旧城商圈,打造一条数字化购物消费街。提档升级桐梓记忆、南都花园、蟠龙大道等夜间消费街区。升级改造28度百信广场商圈等商业网点。推进花秋、新站等重点集镇特色商业街建设,带动乡村商业发展。力争启动松坎铁路货运站项目建设。实施“交邮融合”快递物流园项目,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建立电商扶贫专区2个,累计销售扶贫产品5万单,网络零售额1亿元以上。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市场主体7000户以上、限上商贸企业16家。